第672章 “爸媽,之遙走是我也沒想到的,是我這個嫂子沒當好,沒關心到位.……(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672章 “爸媽,之遙走是我也沒想到的,是我這個嫂子沒當好,沒關心到位.……
“爸媽, 之遙走是我也沒想到的,是我這個嫂子沒當好,沒關心到位......”郝春紅沒讓阮之江開口, 自己才是那個外人,阮父阮母罵阮之江的每一句話,都會砸在自己身上。
阮母沒料到她這麼幹脆低頭,有些愣住, 再看向阮父,他的態度明顯松動,再看那挺起的大肚子, 到底不好繼續生氣。
她嘟嘟囔囔, “你知道自己是個當兒媳、當嫂子的就好。”
在郝春紅的能屈能伸下, 阮家很快恢複了平和, 但平靜下的波濤洶湧,只有各人心裡才清楚。
而早已遠離阮家所在衡源縣的阮柔,則是早已過上了自己的輕松日子。
她是趁著廠子裡有人調動, 特意抓住來林省的這個機會。
只要還在一個城市住著,就少不了被阮家騷擾, 如今離開得遠遠的,既不耽誤她看戲, 也能遠離紛爭,最重要的是,距離遠了,才不會讓阮家佔到便宜,否則, 原主肯定不會甘心的。
至於自己走遠了會不會被阮家人嫌棄亦或者惦記之類的,阮柔壓根沒想那麼多。
前世阮家給原主報名的下鄉地點可比林省遠多了, 原主下鄉後更是跟阮家人再沒見過一面,可見阮家人並不需要原主這個人的存在,見不見面本就沒必要。
新的環境,新的工作,阮柔在陌生的地方繼續著自己的生活。
而阮家那邊的訊息,也不時透過柳芝芝的信件中展現。
什麼她嫂子郝春紅如願給阮家生了個大胖小子,喜得阮父給一棟樓裡每家都送了個紅雞蛋,這可不是小手筆。
當然,阮父雖然喜歡孫子,可照顧孫子的活還是落在全家唯一的閑人阮母身上。
沒有工作,掙不到自己的工資,阮母的腰桿不彎也得彎,更何況還有阮父在旁一直壓著。
不過,阮母也不是個任人欺負的,孩子剛滿三歲,她就給送去廠裡的育紅班,而她自己則花錢買了個臨時工,重新開始工作。
買臨時工的錢就花了四百多,按照一個月二十的工資,也得近兩年才還清,而且,這就是個不能轉正,不能落戶的臨時工,可以說,從價值上來算,並不劃算。
可阮母就咬死了自己必須去上這個班,否則,就算待在家裡她也不會忙活家裡這一攤子破事的。
從兒媳郝春紅懷孕自己被迫讓出工作,到孫子終於三歲,期間足足四年時間,她可謂受夠了。
什麼叫吃力不討好,什麼叫人心隔肚皮,總而言之,阮母最終只認定了一點,什麼孝順、什麼兒子孫子兒媳,什麼傳宗接代,都是虛的,只有自己工作掙到手的錢才是真的。
因著阮母的堅持,所以哪怕阮父乃至阮之江、郝春紅都不樂意,阮母這個工作還是順利買下來了,用的是家裡辛苦多年存下來的積蓄。
其實以阮家如今三個人工作的工資,家裡還真不怎麼缺這二十的工資,反而,家裡有個能照顧裡外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自從阮母撂挑子不幹,阮家就險些亂成了一鍋粥。
衣服,阮母只洗自己和阮父的,問就是阮父養家工資還高,兒子兒媳的衣服自己洗,做飯一天三頓裡只做一頓晚飯,早上隨便對付兩口,中午吃頭天晚上剩下來的,還直接在廠子裡吃,中午連家都不回了。
她一個人這麼做可以,可阮家還有三大一小四個人,總不能都這麼幹,所以,中午那頓飯,多半是郝春紅做,阮之江進廚房幫襯,至於阮父,作為家裡的掙錢支柱,阮父家裡的活依舊半點不沾。
如今,阮母最羨慕的人,除了早早離開家,據說在外過得很是瀟灑的女兒,就最是羨慕阮父了,萬事不操心,最後得出的結論依舊是,自己賺錢才能踏實。
阮母不用為家裡費心,寧願將滿身的力氣揮灑在崗位上,反而使得她倍受小組長賞識,雖然年紀大了點,雖然是個臨時工,可人家幹活肯吃苦用勁啊,甚至於年底還拿了個優秀工作者的獎勵,可把阮母喜的。
與之相反的是阮之江和郝春紅。
家裡的家務活就算了,兩個人分擔總要不了太多時間,可關鍵是,兩人的孩子年紀還小,放在育紅班的時候沒啥問題,可孩子接回來了總會鬧騰,做父母的總得跟在後面收拾,費的心力比之家務活還要讓人操心。
一個人的時間就這麼多,家裡的事忙活的多了,工作上的時間自然就少了。
而這年代又是一個特別講究奉獻自我建設大集體的時代,跟周圍的工友們一比,阮之江和郝春紅既不算特別聰明的,也不算特別勤勞肯吃苦的,升級漲工資自然輪不上他們。
就好似陷入了惡性迴圈,越是工資升不上去,就越得照顧家裡;越是照顧家裡,工作上就越沒法進步,所以,哪怕時間一晃十來年,阮之江和郝春紅兩人的工作依舊半死不活,工資也就按照工資每兩年漲上個兩塊錢,還比不上物價飛漲的速度呢。
等時代的變革來臨,郝春紅有意想下海經商,彼時,阮父早已退休,每日在家萬事不管很是清閑,阮母則依舊奮鬥在工作崗位上,當年的臨時工硬是被她熬到了轉正,在崗位上退休後,她又各種找關系去給人家當保姆,總是很是忙碌,就沒個閑下來的時候。
當然,阮母忙那都是為了自己忙。除了每個月往家裡交的十塊錢生活費,自打重新找了工作後,阮母的錢是半分不往外掏的,哪怕面對自己的親兒子親孫子,給他們花的錢都得從給家裡的十塊錢生活費裡扣,很是摳搜。
不過摳有摳的好處,阮母每每感覺累極了,就會掏出自己的存摺看一看,繼而充滿了幹勁。
於是,惦記下海經商的郝春紅有意想外出闖蕩一番,可總被家裡的事絆倒,不是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是天氣忽冷忽熱下感冒發燒需要人照顧,總之,繁瑣,卻足以徹底牽絆住一個人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