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小屋左邊是另外兩家下放戶,再往南邊,才是知青點的位置。……

小屋左邊是另外兩家下放戶, 再往南邊,才是知青點的位置。

相比三間寒酸的茅草屋,知青宿舍堪稱豪華, 那是早年用知青補貼的錢建起來的,攏共四間,石頭牆、紅磚上簷、瓦屋頂,在永安村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也是村支書孫根大公無私的證明。

約莫走了五分鐘,阮柔到了地方,原主以前不怎麼來這邊, 但同一個村子裡勞作, 多少有幾分見面情, 她按計劃來到門前。

冬日清晨, 難得的閑暇時間,知青點頗有些寧靜,隔著一道黃土圍牆, 隱約能聽見裡面有輕微的說話聲,她敲門, 沒人開門,而是隔門詢問, “誰啊?”

阮柔回:“我是阮禮雅,找一下鄭倩知青。”

裡面響起了窸窸窣窣的議論聲,過了好一會,才有人出來開門,正是鄭倩。

鄭倩是知青點的知名人物, 她父親是湖市的副書記,母親是當地軍隊文工團團長, 可以說,正經的紅色出身,其下鄉屬於自願下鄉,三年前高中畢業,鄭倩沒有按父母的規劃去上工農兵大學,而選擇了下鄉支援農村建設。

彼時,早已不是下鄉光榮的時候了,城裡但凡疼愛子女些的人家都畏下鄉如虎,鄭倩的主動下鄉堪為表率,在鄭父競爭副書記一事上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當然,這些都是從原主後來的記憶中得知的,此時的阮柔並不該清楚這些,不過,不談身世,只談下鄉後的表現,鄭倩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作為一個十六歲的姑娘,鄭倩下鄉後不怕苦不怕累,身先士卒,是一群知青裡表現最積極的一個,農忙的時候一天能掙十個公分,比幹慣了農活的本地人都絲毫不差,更是積極幫助同伴融入新集體,三年下來,算是知青點無名有實的小隊長。

阮柔看中的,不僅有鄭倩的背景,更因為對方還算正直的性子,既然願意幫知青們做主,那就應當願意在更為重要的錄取通知書一事上伸手,至於對上永安村書記,想必其堂堂市委副書記的父親也不是擺設。

上一世,鄭倩自己的通知書是按時下來了的,因為第一年報到時間趕,就在來年開春,故而收拾好行李的鄭倩沒多久就回了湖市,對永安村發生的一切沒那麼關心,後續的事情更是不知情。

而此時,所有人的通知書都還沒下來,阮柔來問也不顯得突兀。

“阮姑娘,你找我有什麼事情嗎?”鄭倩跟著往外走了幾步路,整個村子靜悄悄的,大家夥都在貓冬呢,她著實有些好奇,對方找自己有什麼事。

阮柔環顧左右見無人,這才露出為難的神色,“鄭倩知青,我昨天收到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了些不好的訊息,不知該找誰商量,這才來找了你。”

鄭倩更加疑惑,“什麼紙條?”

阮柔遞出一張最尋常不過的淡黃色紙張,上面只歪歪扭扭寫了一行字,“孫根計劃找人替換你們的錄取通知書。”

看得出,字是特意寫歪的,可見憑字跡根本找不到背後的人,光是看完字,數九寒天的,鄭倩的背後也驚出一身冷汗。

誠然,她是自己堅持來下鄉的,可也沒準備在鄉下待一輩子,她早就從父母的言行中看出,混亂只是一時的,早晚時代走回正軌,知識和人才才是這個國家最極需的,所以,她下鄉後也依舊一直複習高中知識,等待轉機到來的那一刻。

終於,時隔三年,事實證明,她賭對了,高考恢複,三年的下鄉經歷不僅沒有成為耽誤她的負累,反而會成為以後她深入農村的證明和往上走的光勳,可一切的前提是她能透過高考回城。

若孫根真動了這等惡毒的心思,沒有通知書,縱然她能憑借父母的運作回城,也終究不是那麼回事。

鄭倩登時急了,“這是真的嗎?”詢問的語氣,卻已信了七八分,畢竟孫根的為人在過去三年她已經見識過很多,而且,□□有一個讀過初中的女孩兒。

阮柔搖頭,“不知道,但我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