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清涼山,清涼觀。 所幸阮家的阮父和幾位叔父都……

清涼山, 清涼觀。

所幸阮家的阮父和幾位叔父都還官在要職,不少往日的交際圈還願意賣一個面子,當然, 更多還是看在阮家如今正得聖寵的份上,也有不少出於好奇的婦人和少女紛紛前來,總算沒叫清涼觀的第一日開觀白費。

第一柱香是當朝的彩雲郡主所上,彩雲郡主算是半個皇家人, 其母樂陽公主為先皇的庶出公主,也即當今聖上的庶妹,與及笄之年由先皇許給了清貴出身的探花郎, 如今幾十年過去, 夫妻二人琴瑟和鳴, 育有兒子一女。

彩雲郡主今歲十七, 皇家的女兒向來金貴,非滿十八不會輕易出嫁,而樂陽公主夫妻勉強算是聖上一派, 駙馬家跟阮家也有幾分交情在,這才願意前來, 也是今日所來賓客中身份最為貴重的一位。

彩雲郡主上過香,香客們跟著陸續上過香人, 便來到清涼觀的後院。

說是後院,其實整個觀都建在山頂,圈起來的後院面積巨大,幾乎能從山頂縱覽整個京都南面的風景,唯一可惜的是, 向下看去,幾乎整座山都是光禿禿的, 若仔細去看,能辨認出山上隱約有些許綠色,那是阮柔最近幾個月命人在山上栽種的,只可惜,估計是土壤不行,成活率很低,想來只能慢慢養護。

總的來說,差強人意吧,品著茶,阮柔偷偷觀察眾人反應,如此安慰自己。

香客們是清晨上山的,在山上看似閑聊的賞花賞景中度過一上午,約莫等到中午,以彩雲郡主為首的一行人先行離去,剩下的都是一些跟阮家和阮柔關繫好的、以及官位偏低的,只等在道觀用午膳,午後,整個道觀只餘幾個與阮柔關系親近的小姐妹。

未出嫁的小姑娘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的心思,之前彼此關繫好,如今也沒有利益紛爭,少不得問幾句如今現狀,阮柔皆一一如實答了,並坦然道,“其實我覺得我現在挺好的,不用擔心嫁人後的是非。”

都是正值談婚論嫁的年紀,少不得擔憂未來,又有人問起當初她新婚當日的情景,那是一個昔日與原主關系不錯的小姐妹,只是,阮柔隱約聽阮母提過,她要嫁的是豫章侯同族的一個舉人,都說夫榮妻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們倆的立場已然對立、

“不提了,豫章侯那樣的人家,講起來都晦氣,得虧我沒嫁進去,不然少不得以後倒黴呢。”阮柔一副頗為嫌棄的模樣,引得那姑娘微紅了眼眶。

都是閨中的小姐妹,人家父兄得力,說的人家是豫章侯府的侯爺,一個不高興還能回孃家,說不嫁就不嫁,而自己呢,爹孃不寵,許的不過是豫章侯府的旁支,侯府榮耀的時候沒見沾多少光,如今還得跟著受牽連,她其實有些想退婚,可爹孃死活不同意,未來夫婿那邊話裡又是讓她找阮家打聽情況,她這才不得不上門。

她不是聽不懂話的人,更並非不聽勸,對方話語裡的警告和勸誡都十分明顯,然而她依舊無能為力,只心裡打定主意以後不再來,不是埋怨嫉妒,而是與其日後翻臉,倒不如就此不再來往,還能為彼此保留一番體面。

婚是肯定退不掉的,她也得為以後想想,怎麼勸人與豫章侯府保持距離,最好遷離京都這片是非地。

對方所想阮柔全然不知,她只是本著良心隱約透露一點而已,至於對方如何做,她其實也顧不了太多,總得先完成原主的心願,而且,豫章侯府的行徑也著實可惡。

送走全部客人,阮柔伸了個懶腰,你來我往的,說話得小心、舉止得得體,可真夠累的。

好在收獲十分明顯,這一日等於向外人宣告道觀正式成立,以後如果有人要往道觀上香,說不得就會有來清涼觀的。

阮柔給自己建個道觀也不全然是為躲避家中給說的親事,也是真的想自己能做出些什麼來,她希望自己的道觀以後能成為京都圈子裡婦人們首選的道觀,提供一個稍微能安心舒適的場所,她也正為此努力著。

至於豫章侯府那邊,她更得努力使勁,爭取給其多添點麻煩,完成原主的心願。

隨著道觀一日日走上正軌,願意來清涼觀的人逐漸增多,好名聲開始在京都傳開。

而與之相對的,豫章侯府可就焦頭爛額了,倒不是他們自己出了問題,而是豫章侯府的姻親故舊、族人旁支,但凡牽扯稍深點的,基本都被人抓住了把柄,在朝堂告上一狀,輕則降官罰俸,重則貶官發配,一時間,如同巨樹般繁榮昌盛的豫章侯府從底部開始逐漸發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