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阮府,阮柔正陪著母親在後院修剪枝丫,算是母女倆難得的閑……(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558章 阮府,阮柔正陪著母親在後院修剪枝丫,算是母女倆難得的閑……
阮府, 阮柔正陪著母親在後院修剪枝丫,算是母女倆難得的閑暇時間。
阮母抬頭看了女兒一眼,見其手持一把小剪刀、專心致志的模樣, 似不經意般提了一句,“聽說豫章侯府那邊把田三郎送進清風書院,田大郎也在相看親事了。”
“哦。”阮柔語氣平淡地回,沒怎麼放在心上, 實則已經在心裡暗暗想主意,該怎麼給豫章侯府再添點不痛快。
阮母沒再提豫章侯府,轉而問道, “蘭娘, 你是怎麼想的, 可要爹孃給你相看?”
阮柔直接拒絕, “娘,我現在不想談婚事。”事實上,她有很多足夠充分的理由, 然而,她卻什麼都沒說。
阮母便只是嘆息一聲, 她其實也有些為難,無它, 阮府可不止自家女兒一位小姐,上面的堂姐不說親,下面的姊妹們多少要受些影響,影響了婚事,那可是一輩子的大事, 說不定就要結仇。
可要讓女兒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再相看,且不說豫章侯府那日的驚嚇還沒過去, 保不齊心裡有陰影呢,再者,就算急急相看,又能說到什麼樣的好人家。作為一個母親,從私心裡,阮母不想在女兒的婚事上操之過急。
猶豫半晌,阮母到底沒再說什麼。
而阮柔這邊,她雖然還待在阮府,可實際上也在給自己找出路,古代女子,尤其官宦家的千金,想要不嫁人是件格外艱難的事,阮柔能想到唯一不嫁人的法子,便是出家。
當下朝堂頗興道教之風,京都上下週邊都有不少道觀,很多達官顯貴家也都會供奉道家仙尊、乃至不少道家居士。
阮柔選擇道家,一來是因為方便,道家更講究隨心順意,沒太多無謂的規矩束縛,二來,道教其實算隋朝人心中預設的國教,她要是入了道教,面臨婚事上的催促就可以迎刃而解,也不耽誤她後續出席京都的交際圈說一些話做一些事,說不定還能贏得京都官夫人的尊重和歡迎呢。
雖說蠢蠢欲動,可阮柔還是讓錦繡先去打聽京都幾所道觀的具體情況,保不齊就有夾在其中渾水摸魚、以及借道教名頭做些烏糟事的。
錦繡領命而去,多少了解幾分自家小姐的心思,既有擔憂,又有種理所應當的宿命感,豫章侯府那日發生的事以及小姐當時的表現,她回府後從沒對外人提及,可她總覺得自家小姐早就知道豫章侯府的算計,將計就計,不惜以自己的名聲為代價,徹底攪臭豫章侯府的名聲,這樣的小姐,怎麼會輕輕放過對方呢。
等待中,阮柔也沒閑著,辛勤整理起自己的嫁妝來。
哪怕婚事沒成,可當初阮父阮母以及阮家長輩親朋給添的妝也沒人會要求收回去,理由很簡單,要是阮柔再嫁人,這份嫁妝總歸要出,若是不嫁,這筆銀錢就當家裡給她以後安身立命的根本,當然,眼下還無人想到後者。
但阮柔自己可得清點妥當,好在阮家家底殷實,給家中嫡長女的嫁妝十分豐厚,哪怕捏著這些嫁妝,都夠她好好生活一輩子,更遑論其中不少田莊店鋪還能錢生錢,總之,不出意外以後的生計起碼不用發愁。
當然,其實她的嫁妝中還有當初豫章侯府的聘禮部分,作為京都為數不多的侯府,豫章侯府於權勢上有幾分敗落,可家底錢財上卻是絲毫不缺,給嫡長子所出的聘禮比之阮家給女兒的嫁妝更要富貴幾分,此時,全成了阮柔的傢俬。
越清點,阮柔越是開心,諒豫章侯府也不敢找上門來,否則,阮父以及兩位叔父定能把豫章侯府眾人給氣得厥過去。
伴隨嫁妝的,是一沓厚厚的禮單,是親朋好友中隨著添妝的,有些會由阮父阮母還回去,有些則要阮柔自己還禮,這些都得有個記錄,不能因為她進來入了道門就把人家的好意當做理所應當。
同時,阮柔派出去打聽的小廝也打聽到田大郎這次說親的人選。
工部左侍郎甄家的女兒,爹不疼娘不愛的,保不齊就會被同意這門婚事,阮柔想了想,還是讓自己的人給其遞了一張小紙條,說了些拒絕這門婚事的小技巧,至於對方到底會不會拒絕,阮柔其實也沒把握,畢竟,豫章侯府哪怕再差勁,也能幫她脫離親父繼母的壓迫。
信遞出去,久久沒有回響,阮柔便大概知曉對方的選擇,她能做的也僅止於此,至於更多的,諸如澄清豫章侯府的名聲、解釋田大郎不是所謂的共妻,都是沒必要的,是非真假,她若真進了豫章侯府,自己也能看的明白,全看個人選擇罷了。
倒是田三郎進清風書院的事能繼續攪合,從原主的記憶中,阮柔確定田三郎就是塊扶不上牆的爛泥,本身性格怯懦不堪,同為豫章侯嫡子,心內早就對田大郎這個嫡長兄羨慕嫉妒恨,卻絲毫不敢表露出來,就連對原主的所謂愛慕,保不齊都是他的故意算計,看不得親兄長好過,不然最後怎麼會那麼對原主,心有不甘,卻又不敢去爭去奪,也就做做這些惡心事。
田三郎性子難登大雅之堂不說,就連本身的學識天賦都學得稀爛,可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典型,如今,田大郎跌落,田三郎撿了西瓜,指不定心裡偷著樂呢,可惜,田三郎就不是個能撐得起來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