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三年時間眨眼而過,等到阮柔的糧鋪在省城及周邊縣城開了十……
章節報錯
第538章 三年時間眨眼而過,等到阮柔的糧鋪在省城及周邊縣城開了十……
三年時間眨眼而過, 等到阮柔的糧鋪在省城及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便再次來到了離開的時候。
今年是科考年,之前就已經取得舉人功名的劉一帆需要趕今年的春闈, 剛好,阮柔在省城的糧鋪生意已經走向穩定,需要邁向更廣闊的市場,於是兩人商議後, 決定一起前往京城。
這一次出行,因著是為了春闈,結果未定, 所以阮母以及孫秋香母女都不願意跟著上京, 一來是劉一帆沒考中白費功夫, 二來則是如今阮柔的家底已經不算淺薄, 一共十幾家鋪面總得有人一直照看,所以阮母留下總負責,孫秋香母女可以各地巡視分店, 再加上新培養的幾個小掌櫃,一內一外就能把生意先撐起來。
於是, 阮柔這邊跟著一起上京的,也就金小妹和兩個女護衛。
踏上旅途的那一刻, 回頭遙望幾近消失在視線中的小樓,阮柔心中有些悵然若失,人總是這樣,既想做出些什麼來,又忍不住眷戀過往, 可不管多麼留戀,總歸要往前走的, 京城是她計劃中早就定好的下一步,就算沒有劉一帆的也是早晚的事。
三年時間裡,兩人的年紀到了,也早已正式成婚,如今算是正宗的一對小夫妻,此時兩人就坐在同一輛馬車車廂內,金小妹跟顧華在後面一輛馬車上。
因著路途遙遠,他們的車隊是跟著省城一家鏢局進京的鏢隊一起走的,故而只得輕車簡行,三輛馬車坐了十來個人,處於鏢局隊伍的中後方。
整個路途約莫要花去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慢點的甚至要二十天,期間風餐露宿,只有極少的幾天時間能趕上在城鎮可以有客棧休息,可以說是十分辛苦了。
歷經半個月的奔波,遠遠的,阮柔就瞧見了京都高大的城牆,比之路上所見任何一座城市都要雄偉壯觀,蜿蜒連綿,猶如天塹。
城門前排著幾列長長的隊伍,皆是要進城的老百姓。
阮柔和劉一帆在距離城門不遠時下了馬車,跟著鏢局,排在最長的一列隊伍後。
前面一輛馬車上的鏢師不是第一次壓鏢來京都了,此時正熱情給阮柔等人介紹。
“你看,進城的一共拍了三隊,其中,最左邊那隊是專供王公貴族官員們出入的,平素人最好,也就只有每年吏部考核和春闈前後人最多,中間這隊是京都城郊的百姓們入城,大部分都是來走親戚順帶做點小生意的,人也不好,最右邊,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位置,是給外地的百姓走的,平常查查的也更嚴格點,且等著吧,還早著呢。
也的確如對方所言,快晌午排的隊,足足等了半個時辰才終於得以進城,可見人數之多以及檢查時間之長。
等到進了城門,京都的全貌展現在眾人眼前,可惜的是,阮柔徹底沒了觀賞的心思,只略略瞥了幾眼,就急著去找安頓的客棧,實在是一路來太過勞累。
與鏢局的人告辭,兩邊分開,鏢局的人要把貨物交給押鏢的人,而阮柔和劉一帆就要找位置較好、且價格實惠的客棧。
作為趕考的學子,他們算是出發早的,如今客棧入住不到一半,還算富餘,只是,京都物價貴,哪怕大部分客棧並未刻意漲價,那價格也高得令人望而生畏。
暫且先定了一日,所有人都需要一個晚上好好休息睡覺,恢複精神氣,等明天再來考慮住宿的問題。
一.夜好眠,第二天,阮柔和劉一帆幾人聚齊,開始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安排。
“現在距離春闈還有一段時間,我想著不如去租一處院子,方便自由,說不定比客棧還能便宜點。”劉一帆第一個提出自己的建議,客棧條件一帆,隔音也不好,昨晚他壓根沒睡好,總覺得有人在耳邊說話。
阮柔對此沒意見,於是金小妹和顧華出去找靠譜的中人幫忙介紹房屋,力求最短的時間解決住宿。
下午,金小妹和顧華在陌生的京都街道一臉找了好幾家的中人,看了幾間條件還可以的住宅,入京後的第三日,幾人終於瞧中了一處小院,一進的格局,面積不大,價格還貴,但與之相對的是位置絕佳,阮柔咬咬牙,直接租了半年,半年後再做其他打算。
在租住的新宅安頓下來,阮柔第一件事就是給省城去信報平安,順帶留個地址,以免阮母那邊出了什麼事找不到人。
之後,就是兩人的不同規劃了,劉一帆是來趕考的,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溫書、參加京都趕考學子的詩會文會等,全由他自己安排,而對阮柔,最重要的則是開糧鋪。
幾年的發展不是白費的,如今的阮氏糧鋪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存糧倉庫,其中粗糧、細糧以及專供貴人的優等糧食,都有著不小的儲存,且持續還在收糧,短時間內多供幾個糧鋪完全不成問題。
這些不是阮柔擔心的,她顧慮的是京都的糧鋪有自己的勢力範圍,若是如此外人就很難插入,雖說之前沒有聽說過,但在十塊板磚砸下來是個都是貴人的京都來說,再如何小心都不為過,阮柔想要做好生意,第一件事就是要打聽清楚內情,之後才是開鋪子的事。
接下來,兩人對彼此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都有了瞭解,便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努力著,忙自己的去了。
劉一帆聯系幾個同省來趕考的學子們準備展開交際,交換最新的朝堂動向以及考題猜測,做文章、寫詩詞,忙得不可開交。
阮柔則四處溜達踩點糧鋪,以及考察自己的糧鋪位置。
劉一帆考中一甲進士不是問題,他會盡力爭取留在翰林院,如此算來,他們最少在京都也要待上三年,阮柔的計劃是在京都開兩家屬於自己的糧鋪,一間專供富貴人們用的精糧,還有一種面對普通老百姓的平民糧鋪,再由京都往外擴散,與此同時,收糧的動作也不能停止,可謂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