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辛苦收拾了一天,總算把省城的新家清理幹淨,阮柔一行人暫時安頓下……

辛苦收拾了一天, 總算把省城的新家清理幹淨,阮柔一行人暫時安頓下來。

天將暗前,累了一天的一家人正準備出門找一家飯館解決晚飯, 就看到帶著顧華匆匆趕來的劉一帆。

劉一帆有些歉意,他本來收到訊息說人今天能到,是打算提前到城門口接人的,奈何被劉父逮住, 父子倆一頓沒甚用的談話,硬生生耽誤了時間,這會兒才趕過來。

“沒事, 我們自己能收拾。”阮柔從不是少了誰就不能自理的人, 壓根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阮母也跟著打配合, “惠娘說的是, 你有事就先忙你的去。”說話的空隙,阮母還不往偷偷看對方一眼,她白日沒見到人, 還以為兩人崩了呢,沒想到又過來了。

劉一帆接收到阮母質疑的眼神, 掩飾了,又好像沒掩飾的樣子, 叫他有些如芒在背。

阮柔有點無語,只得解圍,“娘,我餓了,咱們快些去吃飯吧。”

“對對, 是該吃飯了,”阮母一拍手, “對了,一帆,你也沒吃吧,跟我們一起去吃?”

劉一帆連忙道,“娘,我定好了酒樓,這就帶你們過去。”

於是,一行人腳下又拐了個彎,劉一帆定的酒樓可不是她們一開始準備去的小飯館,而是正經的三層大酒樓,是省城出了名的百味齋,一頓飯動輒幾十兩,哪怕省城一般的小富之家都吃不起,基本專供官宦富商們往來所用。

幾人在包廂坐定,阮柔和劉一帆位置相鄰,雙方交流著彼此這段時間的經歷,阮母跟宋姨在一旁看著,露出一個滿意的笑,吃什麼喝什麼都是小事,最重要的女兒感情順遂,生意順利,她就能放心了。

等飯菜上來,眾人動筷,阮柔嘗過,味道果真不錯,不愧高昂的價格。

吃飯的功夫,阮柔也大概瞭解劉一帆在省城的現狀,知道他如今已有秀才功名,正為下一步做準備。

阮母聽聞都吃了一驚,“一帆,你已經是秀才了?”

劉一帆的年紀說大不大,才十幾歲的年紀考中秀才,已經能稱得上一句少年英才,若後續科考一路順利,在弱冠之前,說不得就能走上官場。

這麼優秀的人,竟然選擇入贅當了自己的女婿,阮母高興之餘,不免有一些忐忑,總覺得對方可能隨時就會毀約,而她們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女兒受傷害,只要一想,阮母看向女兒的眼神就滿是憐惜。

對上阮母的視線,阮柔有些無言,“娘,你少想些亂七八糟的,我們現在好好的,就算以後分開,那也是緣分不夠,談不上誰吃虧。”

阮母癟癟嘴,不大服氣,怎麼就談不上吃虧了,但凡成婚,不管休妻還是合離,總歸是女子佔便宜,誰叫這世道女子生存艱難呢,當然,瞧著女兒的什麼,她沒多說什麼,反正她會幫忙看著,要是劉家小子有一點不對勁,她一定把人趕出家門。

阮柔還不知道阮母已經想那麼遠了,見她沒再有什麼特殊反應,暫且放下,決意晚上回去跟阮母徹談一番。

吃罷飯,阮母又試探問起,“一帆,到了省城,我們也不知道要不要拜訪一下你爹孃那邊,有什麼規矩禮儀”

劉一帆想到今日跟劉父耗時頗久的溝通,心道也不是毫無作用,起碼眼下對阮母的試探,就可以很坦然地回複,“要的,今日時間匆忙,等改日我爹休沐,我再約著出來,以後都是親戚,認識一下也是好的。”

瞧見阮母不安的神色,他繼續補充,“娘,沒事,我爹他現在對這門婚事沒有意見了,還說想要見見惠娘呢,只是我家那位繼母可能說話不會太好聽,若是她說了什麼不中聽的,你只當沒聽見就成。”

“哎,好,那就等你安排了。”阮母笑眯眯地,心下忖度自家能給出什麼樣的禮物來,她們鄉下小地方來的,可比不上省城的知府老爺家,只能給出自家的心意了。

飯後,天色已近黃昏,天邊逸出一片絢爛的雲彩,襯得整個省城愈發金光閃閃,耀眼奪目。

阮柔迎著夕陽歸家,忽覺心情很好,她在省城的將來也一定很精彩吧。

回到省城後,並沒有一開始所期待的兩人能日常見面的機會,事實上,比起當初在鎮上的清淨生活,省城的生活更加忙碌。

劉一帆忙著學習讀書,跟同窗學子往來,跟劉父出去見世交故友,還被塞進劉父一個昔年同窗的書院,算是考前培訓,總之,忙得不可開交。

而阮柔不遑多讓,花了兩日把鋪子整理出來,她才發現鋪面的位置好,但不知為什麼特別破舊,有一股歲月帶來的陳舊,她要開鋪子,當然得把表面收拾得幹淨齊整。

於是忙著找人重新裝修鋪子,做牌匾,還得給家裡置辦一些必需品,柴米油鹽都得有,再者,初來乍到,她得趁著糧鋪籌備好之前,先熟悉省城的環境,尤其各家糧鋪的價格、風格、背景等等,怎麼看都不是一兩日能做完惪

兩邊互相忙碌,只偶爾抽得出時間的時候互相見一面,並不如何密不可分,卻叫阮母安了心。

那日回來後,阮柔難得跟阮母一起睡,母女倆睡前說了很多交心話,阮柔說對自己有信心,她並不認為自己高攀了劉一帆,也不覺得對方入贅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勸她以後不用太過憂心,退一萬步,即便真有分開的那日,只要她有自己的錢財生意,就不用擔心離了誰活不下去。

阮母到底活了幾十年,被這麼一勸,竟覺豁然開朗,是啊,她女兒可是招贅的,就是女婿跑了,家産還在,可不比那些嫁出去的姑娘,生死由人,好的手頭捏一份嫁妝,不好的空手去婆家,不知得多吃多少苦。

想通了,阮母對女兒跟對方的關系就沒太在意,但相反的,阮母對糧鋪生意愈發上心,原先在鎮上阮母就幫忙看看鋪子,並不如何操心糧鋪的運轉往來,但談心過後,阮母宛如煥發事業的第二春,跟著阮柔一點點熟悉、操持,很多事母女倆商量著辦,大大減輕了阮柔的負擔。

對此,阮柔深表欣慰,金小妹到底年紀還小,有阮母撐腰,很多時候她就不需要那麼冒尖,反而能做更多的事情了。

如此籌備一個月,阮氏糧鋪在省城的分店就要開張,這一次的開店可比第一家要隆重的,鞭炮舞獅等等,一應俱全,只等一炮打響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