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待過了二月半,劉一帆便拎著一隻小考籃,在劉府人的護送下進了考場……
章節報錯
第535章 待過了二月半,劉一帆便拎著一隻小考籃,在劉府人的護送下進了考場……
待過了二月半, 劉一帆便拎著一隻小考籃,在劉府人的護送下進了考場。
另一廂,銅湖村, 春耕的事一切順利,阮柔回到村中小屋,幾個月沒住人,哪怕磚石瓦房, 此刻也添了幾分破舊。
她便想著使人來修繕一番,以她的性格,日後必不會常會銅湖村, 阮母多半會跟著她, 此時修上一次, 也能多維持些年份。
好在村子裡人也好找, 春耕剛過,多的是願意尋零散活計的鄉下漢子,一天二十文不包飯就可以僱上一天, 阮柔請了五六個人,約莫修了半個月, 原本略得破舊的房屋就被休整一新,少說還能維持上二三十年。
等房子修好, 留在鎮上看糧鋪的阮母也回來了一趟,看著新屋子很是高興,又有點感傷,因為她知道,此時也同樣代表著要離開, 她並不畏懼陌生的遠方和未來,只是有些憂傷要與過去做一次告別。
等房子和春耕的事情結束, 阮柔便開始為去省城做準備,這也是她們一早計劃好的,鎮上的糧鋪已經走入正軌,能穩定地帶來收入,這不僅意味著她們的一次成功,也代表糧鋪不再需要這麼多人。
如今阮柔身邊的人,除去阮母和宋姨是肯定會跟著外,金小妹和孫秋香母女早前都表示過願意跟著她,金小妹純粹是被錢途迷了眼,一心想著把糧鋪生意做大做強,此刻熱情慢慢期待去省城的繼續開疆擴土。
至於後者,則是無所謂在哪裡帶著,既然當初是為了保護阮柔而來,那麼跟著她跑也沒什麼大問題。
於是,鎮上的糧鋪只能交給鋪子裡新招來的錢管事,除去糧鋪的往來生意外,錢管事還需要幫忙看管阮柔名下的一百畝田地、鄉下的房屋,以及糧食收購的買賣,以作將來省城糧鋪的進貨來源之一。
待叮囑完一切,裝上必須帶的三馬車家當,阮柔和阮母坐在顛簸的牛車上,開始向著省城進發。
其實阮柔提過,自己先帶人去省城打前鋒,等安定下來再接阮母過去,可阮母愣是沒同意。
“你再成熟,也是一個孩子,娘做生意上沒你的天分,可一個大人杵在那,旁人就得客氣幾分。”阮母的話是這樣講的,阮柔辯不過她,只得應了。
只是,阮柔不知道的是,阮母最擔心的還不是生意,畢竟哪怕省城生意不好做,她們還可以退回鎮上,總能混一口飯吃,但女兒的婚事可沒那麼容易解決。
自打劉一帆回來省城就沒了訊息,哪怕提前打過招呼,回省城後家裡肯定還有一關,加上科舉在即,恐怕不會有太多來往,而事實上,幾個月過去,也就顧華遣人送了幾封信過去,阮母可不就擔心上了,連阮柔如何安慰都沒用。
阮母非要跟著,就是想親眼看看劉家和劉一帆本人的態度,要是可以,她還是想和劉家友好往來的,畢竟,對拐跑人家的嫡長子多少有些心虛來著。
從小鎮去往省城的路途需要三天兩夜,其中,前半段基本都是鄉村小路,只有後面一小段路是官路,她們清晨出發,約莫在第三天的傍晚能到達省城。
馬車顛簸著在鄉間小路騎行,速度並不快,在野外露宿了兩夜後,馬車終於上了官道,再走一天,就能到省城了。
阮柔估摸著時間,差不多劉一帆的第一場考試也該結束,也不知成績有沒有出來,劉家又是作何反應。
而就在阮柔惦記劉一帆的同時,對方那邊也在爭取出城來迎。
劉府,科舉今日剛公佈的了名次,劉一帆不出預料,考中了第三名,順利取得秀才功名。
當他沒有功名的時候,劉父對這個兒子的入贅只是覺得丟臉與可惜,多餘的就沒有,畢竟他不止一個兒子,傳宗接代嘛,一個也夠了。
可當這個兒子躍居秀才,他才突然發現,讓一個即將大有前途的兒子入贅,著實太過可惜,於是,在劉一帆回歸幾個月後,第一次迎來了正式的父子談話。
“一帆,你還年輕,現在就已經有了秀才功名,以後,說不定你會比我走得更遠。”劉父的眼神意味深長。
劉父的年紀其實並不算大,近四十歲的年紀,已經做到一省知府的位置,知府是正四品,如若給他一個機會,或許還能摸一摸京都三品官的位置,這也是他為什麼一直跟侯府交好,原配妻子死後,還是再娶了一個庶女的原因。
如今,他說兒子可能比自己走得更遠,足以說明他對這個兒子的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