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三日後,自覺一切準備妥當,說是準備,其實也就是將牛車收拾了一下……
章節報錯
第519章 三日後,自覺一切準備妥當,說是準備,其實也就是將牛車收拾了一下……
三日後, 自覺一切準備妥當,說是準備,其實也就是將牛車收拾了一下, 備上幾個大麻袋,還有,兩根厚實粗壯的大木棍,這是作為武器的, 至於收糧的銀錢,則放在貼身的荷包上,錢也沒敢帶多, 將將夠五百兩糧食的價格。
出發之際, 天色方才微微亮, 金小妹趕牛車, 阮柔坐在後面,循著早前打聽的村子出發。
身後,阮母的目光中滿是擔憂, 宋氏在一旁不解問,“既然擔心, 為什麼不攔著。”
阮母苦笑,“我能攔一回, 難道還能攔一輩子,她既做了女戶,就該承擔這樣的風險和磨難。”如此,才能享受後續的福利和社會的優待,只不過, 這句話她沒有說出口。
如今外面不是沒有女性在外面奔走,可大部分都是在為夫家孃家奔波, 小部分為了兒女辛勞,由此獲得的財産基本都不屬於她們自己,只有極少部分女戶,才是真正的在為自己奔走,努力來的收獲都歸攏於自己。
兩人就這麼在門前看著,直至牛車消失在視線邊緣,這才互相攙扶著回了屋。
阮柔頭一回出門,走得並不很遠,她想著先在鄰近的村子裡轉一圈,等混得熟了,再去更遠的地方。
在陌生的村頭停下牛車,高大的榕樹下,正坐著一群老老少少,彼此抽科打諢閑聊著,至於不見的青壯年,肯定正在天地裡忙活著。
阮柔滿滿走過去,她跟金小妹兩個小姑娘,哪怕是陌生人,也不具有威脅性,只迎來一群人好奇的目光,她主動上前打招呼,說明自己的身份,至於介紹,自然還是隔壁村阮木匠家的閨女,知名度廣,兩個村子相鄰,往來的親朋故舊肯定不少。
果不其然,幾乎是當即,就有人表示,“哎呀,是阮木匠家的小丫頭呀,你出生的時候我還抱過你呢,現在都這麼大了。”
唔,阮柔看向對面,那是一位大概四十多的中年婦人,這個年紀說抱過她大機率是真的,她只能尷尬微笑。
一旁有不知道的,婦人還熱情地介紹,不多會,在場幾乎人人都知道阮木匠家的閨女來他們村了,有的還表示自家兒媳的嫁妝櫃子是她家木工坊打的,如今質量結實著呢。
等被眾人瞧過一遍稀奇,一旁沉默許久的阮柔終於有機會開口,說明自己來收糧的來意。
“收糧啊,這會兒離秋收還有段距離呢,怎麼就來收糧了。”有人不解釋。
阮柔於是又得巴拉巴拉把自己立女戶、在鎮上開鋪子做生意的諸多事一一道來,聽得一眾村民連連驚呼,這會兒的聲音就不像方才那樣滿是憐惜了,而是充滿了各色複雜的意味,叫人分不清是善意還是惡意更多。
她也懶得去管那些,個別人狀似指責的聲音全當沒聽見,再次高聲問了一遍,“有要賣糧的嗎,我現在收的價格比秋收時候高一文,等新糧收上來,可就沒這個價,若是沒人賣糧我就走了,還得去幾個村子呢。”
說著就要走的模樣,上了年紀卻依舊耳尖目明的村人們一聽,頓時眼睛亮了,彼此對望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心動。
時下人們都有存糧的習慣,家底厚實的人家最少也要存上兩三年的糧食,家底薄的也得存上一年,第二年秋收剛好續上,所以,村人們賣糧和糧商收糧的時間主要集中的秋收前後,秋收前,家中存糧多的會將前幾年存下來的陳糧低價賣掉,畢竟陳糧越久越容易生蟲,不易儲存不說,味道還不好。
再就是秋收後,即便再愛存糧的人家,在攢夠家中幾年的糧食後,多餘的糧食還是得盡早賣出去,當年的新糧一向是價格最高的,若有捨不得的,會緊著吃陳糧,新糧盡可能地賣高價。
此時阮柔說的價高一文,是比秋收時的陳糧高一文,哪怕加價不高,也足以叫人心動。
此時已經四五月份,今年氣候風調雨順、雨水充沛,看著就是個豐收年,絕收幹旱的可能性非常低,為了賺點錢,冒個小險並不是不可以,再說了,又不是要把家中的陳糧都賣掉,靠天吃飯的農家人可不敢完全依靠經驗,把自己陷入危險之地。
心動之下,彼此互相攛掇幾句,你家賣五十斤,我家賣一百,一個個湊上來嘰嘰喳喳問阮柔能不能收這麼多糧食,阮柔自然一一應是,這些人的總量加起來還不到五百斤,且除了大米這等主糧外,花生、芝麻、黃豆紅豆綠豆也都收了不少,阮柔統統收了,帶著金小妹,一家家上門收糧。
一手交錢,一手收貨,比阮柔預設可能會遇到各種麻煩的場景順利很多。
幾大麻袋的糧食上車,原本趕起來頗為輕松的牛車,頓時變得吃力起來,畢竟幾百斤的負重,阮柔只得來到牛車前邊幫一把手。
按照原計劃,考慮到一開始可能打不開門路,她的預估是今天要跑兩、三個村子,可結果卻異常地順利,或許是她勉強算半個熟人的緣故,也或許是那一文錢的誘惑,在第一個村子就收了不少糧食,起碼夠她湊合先把糧鋪開起來了。
“惠娘,我們是先回去,還是繼續跑下一個村子。”金小妹眼巴巴問。
這個問題顯然不需要答案,兩人出來才兩個時辰,就開始往回趕,勉強稱得上一句凱旋吧。
於是乎,忐忑整個上午,剛剛緩過神,正準備午飯的阮母和宋氏驚訝看見回來的兩人,再看一眼收獲滿滿的牛車,頓時明白。
“不過,第一天就收了這麼多糧回來,等過幾日,鋪子說不定就可以開起來了。”阮母的語氣帶著鼓勵。
“嗯。”阮柔重重點頭,隨即捂著肚子,“娘,我餓了,家裡有我的飯嗎?”
家裡的米剛下鍋,阮家人口少,故而煮飯一向都是照著幾人的胃口來,聞言阮母連忙招呼宋氏去加一勺子米,至於菜,都是現成的,用瓦罐再打了湯就行。
下午,阮柔沒有再去其他村子收糧,而是同金小妹一起趕了牛車把糧食送去鎮上的鋪子,沒辦法,今天外出收糧的動作瞞不住人,為免有宵小上門打主意,還是光明正大把糧食送走為妥,至於鎮上糧鋪的安全,只能暫時先交給劉一禮那邊。
等辛苦一遭搬運完糧,又跟劉一禮打過招呼,阮柔幾乎是半點氣力都沒有,只覺得腰痠背痛,垂頭喪喪地歸了家,體力活可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