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原本的工作室當然是不招這種社會閑散人員,而是定向面對大學生的,剛出爐的大學生學歷知識足夠,上手較快,也能吃苦耐勞,但架不住阮柔自己是股東能給人開後門,她傲嬌地想著,拿起手機提前給阮天打了聲招呼,以免日後王英找上門被拒絕。

阮天問起詳情,阮柔將事情一說,阮天自然立即答應下來,順帶感懷了一下姐弟倆的曾經,雖然幼年就失去了父母,但因為有了長輩的庇護,生長在文明的城市裡,原主和弟弟阮天才得以開朗樂觀地長大,當然,阮天少不得一番感謝,阮柔便又是惋惜,可惜原主看不見聽不見了。

處理完王英這檔子事,明白各人有各人的活法,阮柔也就沒有再繼續關注,只要王英帶著女兒不吃虧就行。

另一廂,孔華與王英在媒人的介紹下,相看後開始接觸熟悉。

王英對孔華還算滿意,過去的她寄人籬下,在孃家是,在婆家也是,她希望以後能離開落後的鄉村,去到更繁華的大都市,哪怕婚姻依舊是一攤泥濘,可起碼她有了追求向上的機會,阮小姐說的成人大專,她會努力去考去讀的。

孔華對王英的觀感也不錯,相較於上一任堪稱大小姐的前妻,王英存在感極低,且作為家中長姐,自有一股體貼照顧人的氣質,讓頗為自矜的孔華很是滿意,當然,最不滿意的就是其孃家,但等結婚後兩人到城裡生活,也不必顧及那麼多。

於是,兩人你同意我同意下,很快,婚事就提上了日程。

然而,擺在孔華面前的,還有一項巨大的難題,那就是彩禮。

大多數人總是覺得,城裡的彩禮比鄉下要低,但那是看絕對值,壓根沒有考慮到當地的工資收入水平。

鄉鎮工作機會少,很多留守下來的人學歷水平不高,也沒有太大的收入追求,所以對於三四千的工資也能怡然自得,而當地的彩禮卻要十幾萬,相當於工作四五年的純收入,去掉開始,可能要存更久,而對於在城市工作的人來說,哪怕是送外賣開網約車,十來萬也不過一年的收入而已。

如今,王英提出的彩禮其實不算高,十一萬一,其實也就孔華半年的收入,但架不住孔華身上還有一大筆貸款,哪裡有多餘的錢來給彩禮。

本想商量商量,看能不能降點兒下來,但王英寸步不讓,“村裡一婚的姑娘彩禮最低也是十八萬八,我這已經是低要了,你若是不願意給,那就算了。”她願意跟孔華結婚,但不代表只能跟孔華結婚。

一時間,局勢有些僵持,孔華都想著放棄算了,他要有十幾萬,不如拿去還貸,還能減輕點壓力呢。

結果,更出人意料的是,孔華的父母見此,竟然直接拿出了壓箱底的存款十萬,壓著孔華出剩下的一萬一,於是,婚事就這麼成了。

至於王英,拿到十一萬一的彩禮,不等父母和弟弟要索要,幹脆一次性全買了保險,保險是買給女兒的教育保險,一次性投入,保本不說,還能保證一定的收益,等到女兒上小學開始,每年能拿到一定的教育金,這筆錢一直能拿到女兒大學畢業,於基本沒什麼存款的王英母女來說,是一筆很大的保障了。

晚上一步前來的王英父母,好說歹說,結果女兒就是不願意拿出錢來。

“一嫁的彩禮,我只當還了你們的養育之恩,如今二嫁,你們就死了賣我的這條心吧。”

此話一出,之前一直幫忙跟孔華爭取彩禮的王家父母愣了,又是罵、又是上手掐,到了最後,癱在地上痛哭他們為人父母的不容易,以及寶貝兒子馬上要結婚、要買房子、要養孫子,樁樁件件都是巨大的開銷。

對此,王英只一句,“王聰是你們的兒子,不是我的,我還有女兒要養,要不起那麼大的兒子。”

在王家父母繼續苦惱前,王英幹脆將投保的介面給兩人看了,“我已經給女兒投了教育金,這錢現在反正取不出來了,就算我願意給,也給不出來,更何況我不願意。”

王家父母哪裡懂這些,還當王英誆騙他們,喊來寶貝兒子一通研究,待發現錢真的拿不出來後,狠狠瞪了一眼王英,再也不多看一眼,還留下一句,“既然如此,你也別在家出嫁,以後我們沒你這樣的女兒,你趁早收拾東西滾蛋吧。”

盡管早就知道自己在這個世上沒有一個真正的家,但孃家好歹在自己離婚後收留了自己,王英之前一直暗暗感激,但現在,一絲一毫的感激都蕩然無存,她只覺得心寒,望著一臉兇相毫無挽回餘地的父母、以及好似從來沒有懂事過、依舊吊兒郎當的王小弟,她深呼吸一口氣,給兩個在外的妹妹留了訊息,隨後,收拾了一個小包裹,毅然決然離開這個她曾經生活二十幾年的所謂家。

身後,渾然不覺事態變化的王聰還在追問,“大姐,你帶著侄女去哪啊。”

某一瞬間,王英其實想回頭,跟人好好掰扯掰扯道理,但幾乎是同時,她放棄了這個念頭,無它,太幼稚了。

難道王聰不知道,他所獲得的一切,都是趴在上面三個姐姐身上吸血所得來的嗎?

就算小時候不知道,長大後,在周邊人、在網路的各色訊息中,他難道還能不知道嗎?不可能的。但他依舊能保證自己的無辜與善良,因為他從未直接趴在三個姐姐身上吸血,一直以來,都是王家父母吸血三個女兒,而後將新鮮的熱乎的血液灌入王聰體內,跟這樣一個睜著眼睛裝糊塗的人將道理,又哪裡講得通呢。

沒有回頭,她只是道,“我走了,以後應該不會再回來,爸媽就靠你了。”說著,牽起女兒的手,母女倆一腳一腳,走向光明。

孔華回來後,並沒有住在鄉下的孔家,而是住在鎮上的小旅館,嫌棄之意溢於言表,而王英敢肯定,孔華父母給予孔華的,必然不比王家父母給王聰的少,所以,你看,養兒子也未必有用呢。

嘲諷一笑,踏入小旅館,王英跟孔華簡單說明瞭一下經過,孔華略詫異,但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問,“那麼,咱們回城簡單辦一場婚禮?”

王英沒有意見,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下來。

孔華回鄉下的家中,跟父母說了一下不辦婚禮,就急匆匆帶人離開了。

而再次看兒子離開的孔家父母,此時有些想不明白,上一個兒媳是城裡人,不願意來鄉下辦婚禮也就算了,怎麼這一個就是隔壁村的人,還不辦婚禮呢。

孔華當然不能解釋,上一次是純粹的嫌棄,看不起鄉下,而這次,則是因為身上沒錢,按鄉下的標準,哪怕最便宜的十桌酒席,前後加起來起碼也花出去小幾萬,而等回了城裡,他請上幾個自己交好的朋友,至於王英在城裡壓根不認識什麼人,撐死了兩桌,五千估計就夠了,可不是省下了好大一筆。

王英對孔華的小心思不大清楚,但她壓根不在意這些,當初跟張強的婚禮倒是在村裡大辦特辦,最後不也沒過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