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秋高氣爽,金黃稻穗聯結成一片,稻子的清香在鼻邊徜徉,阮……

秋高氣爽, 金黃稻穗聯結成一片,稻子的清香在鼻邊徜徉,阮柔站在田埂往下看去。

盡管已是收獲的季節, 農人們面上卻沒有多少豐收的喜悅,甚至不用等糧食收完,他們就能判斷出,今年的糧食收成起碼少了三成有餘。

屬於阮家的田裡, 阮大伯和阮大伯孃正彎腰氣喘籲籲割著稻子。

阮柔來送水,遠遠地喊了一聲,兩人順勢上來休息會兒。

大太陽明晃晃地照射, 阮大伯孃上來的時候身形踉蹌一下, 在阮大伯的攙扶下將將穩住。

“大伯孃, 你沒事吧。”阮柔擔心問道, “要不下午先歇一歇吧?”

阮大伯孃一笑,見侄女面上顯而易見的擔憂,勸慰, “沒事,就是一時沒緩過來。”她並不覺得有什麼, 往年更辛苦的時候也不是沒有,不也撐過來了。

阮家的田地不多, 兩人慢慢來也不過幾天功夫,按理是不需要如此著急的,奈何田地本就貧瘠,加之今年幹旱減産,收上來的糧食交完稅後, 肯定不夠一家子來年吃的。

故而,阮大伯早有打算, 等將家裡的糧食收拾好了,他就周圍十裡八村的找活計,這時節家中田地多的少不得請人來收割,屆時不僅可以解決一日三餐,減輕下家中糧食的壓力,還能得些工錢,可謂一舉兩得。

幾畝地不過三日功夫就幹完了,阮大伯孃留在家裡負責晾曬糧食以及地裡剩的一些活計,至於阮大伯則揹著一個小包裹,約上幾個同村人,就開始了外出幫忙幹農活的日子。

剛秋收上來的糧食,阮大伯孃狠狠心給家裡做了幾頓新米煮出來的大米飯,格外噴香,吃得人胃口大開,奈何也就頭兩天,再只有家裡依舊是陳米煮的粥,勉強混個肚兒飽。

貧苦百姓的生活似乎總是這樣,灰濛濛一眼看不到前方,然而於阮家來說,唯一的亮色大概是兔籠裡那一隻只的兔子。

難得閑暇,地裡的活阮大伯孃一個人就能幹,阮柔難得閑暇不用跟著忙前忙後,遂在家裡仔仔細細將家裡的兔子點過一遍。

所幸他們強大的繁衍能力,如今,阮家的兔子規模已經到達一百三十二隻,其中三十隻是還不滿一個月的幼兔,還不能離開母兔的照顧,另外八十多隻,最小的兩個月,最大的已經將近兩歲,長得格外敦實,只是因為家養,少了幾分機靈勁兒。

點過了數量,阮柔又想看看他們的重量,距離每月一次去鎮上賣兔子的日子沒多久,她便想著先稱稱,將重的帶去鎮上賣。

結果很是喜人,十斤重的大概有七八隻,七斤往上的大概有二十來只,剩下的,五斤往上和往下的約莫各佔一半。

時間一眨眼過去十來天,阮家周邊的田地肉眼看去已經收割幹淨,阮大伯依舊沒有回來,家裡人有些擔憂,卻也無可奈何。

“榮之,你跟我一起把兔子帶去鎮上賣了。”眼見到了去鎮上的日子,阮大伯孃決定不等了,她自己去。

小堂兄阮榮之大了一歲,懂事不少,親爹不在,家裡的事能做的都搶著做,此刻被娘點名,點點頭應下,“好,娘。”

阮柔已經許久沒去鎮上,便也嚷嚷著跟著去,大伯孃拗不過,只得許了。

阮大伯孃去兔子房挑揀兔子,阮柔便將其中較重的幾只兔子拎出來。

他們這次預備帶三十隻兔子去,一般鄭姑父介紹的酒樓會收十到二十隻兔子,剩下的再想辦法在鎮上出了。

三十隻兔子的重量已經很重了,約莫一百六十多斤,不是阮大伯孃一個人能負擔的,最後分了三個背簍,大伯孃一人負責挑兩個,而阮柔和小堂兄兩人抬著一個,艱難轉道隔壁豐收村。

等到上了牛車,四人都累得夠嗆。

好在天氣不算太熱,阮柔大喘氣,整個人幾乎癱在了牛車上,“大伯孃,咱們什麼時候能有一輛牛車啊。”

阮大伯孃自己挑兩個背簍,只會更累,被汗淋濕的發絲貼在額頭上,很是狼狽,然而她依舊笑著道,“等攢夠錢了,咱們就買。”

“好。”阮柔回著,決定捂緊自己的小荷包,直到攢夠買一頭牛的錢。

一個時辰,鎮上。

阮柔四處張望,比起上次來,小鎮明顯蕭條了不少,諸如布料鋪、胭脂鋪這些商鋪的生意一落千丈,反倒是糧店、酒樓的生意一如既往地紅火。

尤其糧店,人來人往,熱鬧非常,店門口豎著一塊木牌,上面寫了今日糧食收米的價格,比先前貴了不少,可進進出出的人絲毫沒有減少,畢竟,人總不能不吃飯。

“走吧。”歇了一會兒,兩人將其中一背簍暫時託付給看牛車的大爺,阮榮之被留下來看著,阮柔跟著阮大伯孃去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