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丟魂了?”走在前面的田氏見兒媳遠遠落在後面,沒好氣呵……(第2/2頁)
章節報錯
飯菜已經做好,大家都不著急,陪著阮大伯去看了看牛犢子。
因為沒有牛棚,牛暫時只能關在院子裡,等晚上先牽到柴房。
對此,阮柔不得不感嘆,先是養兔子,現在得養牛,柴房的作用可太大了。
阮大伯圍著牛前後左右轉了一圈,滿意點頭,“我看這牛不錯,雖然個字小了點,可身板還算健康,長大了肯定是頭好牛。”他是種地的一把好手,見過不好牛,自認有幾分看牛的本事。
阮大伯孃對回答很是滿意,得意洋洋地說起自己花了二兩半買下銀子的明智之舉,壓根不提回來一路的忐忑。
看過牛,一家人才安心圍坐飯桌吃飯。
席間,阮大伯孃再次提起擴大兔子規模的事,“兔子房其實還夠,但現在百來只兔子全靠雲娘和榮之照看,我偶爾幫襯一把,若再增加,兩個孩子就要忙不過來了。”
阮大伯表示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很簡單,要麼把握機會一力擴大養兔規模,跟上鎮上酒樓的需求,要麼放棄機會,繼續維持原先的規模。
好處和壞處都很顯然,擴大規模就要擔風險,畢竟就這麼幾個人,田地裡的事情可能都要暫時放下,對於以田地為生的農家人而言,風險不可謂不大,當然成功後賺的錢會很多。
反之,維持現狀,則代表養兔和田地同時進行,賺不了大錢,但也餓不死。
道理很簡單,真正做出選擇卻很困難,作為阮家的一家之主,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人,這個選擇必須得阮大伯親口決定。
他眉頭皺得高高隆起,目光掃過在場的家人,飽經風霜的臉上能看出愁苦的痕跡。
沉默良久,他幹脆利落地拍板,“幹了。”
聞言,上至阮奶奶,下至小堂兄阮榮之,都露出如釋重負的神情,顯而易見,這同樣是他們期待的答案——苦日子真的已經過了太久太久,若看見希望卻硬生生放棄,或許餘生都會為此後悔吧。
做出決定,但接下來的事情依舊不少,擺在眼前最重要的就是家中的幾畝田地。
阮家總共有四畝水田,三畝旱地,阮大伯的意思是都租出去,一家人集中精力養兔子。
阮柔聽著,卻提出不同的意見,“大伯,養那麼多兔子,山腳還有那麼多草給兔子吃嗎?”
問題很致命,阮大伯發現自己忽視這麼大的問題,冷不丁額頭的細汗就落了下來,對啊,他怎麼就忘了兔子的吃食問題。
他鄭重地看向小侄女,卻見其目光灼灼有神,有著一般孩童沒有的成熟氣息。
“雲娘說得對,你再說說還有什麼想法。”阮大伯鼓勵道。
阮柔遂提出了一大堆建議,諸如留下三畝旱地,專門給兔子種它喜歡吃的草和白菜蘿蔔之類的,供應兔子的時候也能滿足自家吃菜的需求,水田則暫時租出去,只收三成租子。
先前屯了一批糧食,起碼明年秋收到來前,阮家都不需要擔心餓肚子——除非養殖兔子佔用大量糧食。
至於阮家人,則一心養兔子。
別看現在的兔子屋已經足夠大,可一間屋的兔子養多了,也很容易出問題,最基礎的衛生和通風條件就沒辦法達到,等兔子規模大到一定程度,
還要考慮家中兔子賺錢,會不會引來其他人的覬覦。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瞧了他人的劣根性,尤其錦繡村本就十分貧窮,眼紅之下做出惡事很有可能,如此,家中的兔子屋就需要有人看守,謹防偷竊或者投毒之類的惡性事件。
最後,供貨給酒樓面前看來很安穩,畢竟酒樓已經開了很多年,好像自阮大伯有記憶起,鎮上就有這麼一家酒樓,但誰都不敢將希望完全寄託在外人身上。因此,除去賣給酒樓的兔子之外,阮家還得開拓新的銷路,諸如賣燻兔等成品。
總之,哪哪都是事,以後且有得忙呢。
等阮柔一通洋洋灑灑說完,阮大伯和阮大伯孃驚得眼睛都瞪大,阮奶奶也是一副吃驚的模樣,唯獨小堂兄,依舊很正常,畢竟他早就習慣了小堂妹的厲害之處。
半晌,阮大伯回過神來,用一種十分複雜的眼神看向她,喃喃道,“若是二弟還在,該多好啊。”
一時,場中寂靜,阮大伯孃扯了扯他的衣袖,眼帶責怪,明晃晃的指責,“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作甚要揭小侄女的傷心事。”
阮大伯歉疚低頭,轉瞬揚起笑臉,“雲娘可真厲害,看來家中養兔子的事,就要多虧你了。”
阮奶奶失落一瞬,想起未來的好日子才打起精神,附和著,“就是,雲娘這孩子是個出息的,咱家的日子以後肯定會越過越好。”
主意已定,阮家眾人頓時心潮澎湃,第二天就立即行動起來。
一大早,阮大伯孃在兔子屋清理穢物,阮大伯則出去找人定做兔子籠,還順帶上了小堂兄,阮奶奶負責家中的瑣碎雜活,阮柔則意外撈了個輕松活,那就是去山腳放牛。
本以為簡單的活計,在遇上眾多看熱鬧的村民以及一群群的孩童後,躺在草地上放牛的幻想立即破滅,只得一刻不停看著牛犢子,生怕有人上下其手,驚擾了小牛。
勝在村人的熱情也有好處,那就是牛吃的草全由他們包辦了,牛連腳步都不用邁開,就有最嫩的青草送上門,可謂達到了牛生巔峰。
對此,阮柔哭笑不得,並在第二天強烈要求下,將活計還給了小堂兄,她轉而跟著伯孃照顧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