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沒辦法,不抓緊不行,眼下正是兔子繁衍的好季節,不趁此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14章 沒辦法,不抓緊不行,眼下正是兔子繁衍的好季節,不趁此機……
沒辦法, 不抓緊不行,眼下正是兔子繁衍的好季節,不趁此機會多繁衍幾波, 等氣溫降下來就難辦了。
從九月一直到十二月,整整三個月的時間,阮家飼養的兔子基本都繁衍了兩輪有餘,其中付出的成本不老少, 尤其十二月天冷,為了維持兔子生産的事宜溫度,全家上陣去撿柴不夠, 還額外從村人那邊花錢買柴。
好在兔子的數量劇增, 除去供應酒樓外, 剩下來的兔子幾乎翻了七八倍有餘, 堪稱養兔大戶。
數量巨多的養殖量帶來了沉重的活計,每天下地給兔子準備青草、蔬菜等吃食,就得花費阮大伯一天的時間, 阮大伯孃清理兔窩、打掃兔屋,每隔幾天就得換一次茅草, 諸如此類瑣事纏身,阮柔和小堂兄同樣每日忙個不停。
辛勞總會帶來回報, 阮大伯孃只要一想到,等來年春天,家中兔子的數量足以供應酒樓,屆時每個月到手的錢翻幾倍,就覺渾身充滿了幹勁, 阮大伯也是如此。
就在如此繁忙中,阮家人稀裡糊塗過了新年, 等到天氣轉暖,兔子開始脫毛,他們才恍然,啊,原來春天來了。
陽春三月初三,晨光微熹,暖融融的日光從東邊冒出金邊,照亮阮家人前行的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本以為很難養大的小牛犢,在精心飼養下,如今身形已經與一般小牛差不多大小,還在阮家單獨有了一間茅草屋,每日最新鮮的嫩草吃著,還不用幹活,可不就長大了。
這一天,是小牛第一次拖著牛車去鎮上,眾人都擔心他體力跟不上,阮大伯孃帶著兩個孩子和一個背簍在車上,阮大伯則挑著兩只背簍在邊上跟著,結果一路看下來,小牛除了在半路歇過一回,竟然順利到了鎮上
阮大伯孃從荷包裡掏出一把黃豆給小牛,牛哞哞兩聲,大口嚼動。
牛車被留在原地,依舊小堂兄負責看牛,另三人往酒樓,第一次交上足量的兔子,喜得酒樓掌櫃樂呵呵,而領到大筆銀子的三人同樣笑彎了眉眼。
日子一天天過去,阮家人飼養的兔子與日俱增。
三年後,阮家的地基擴張了幾倍,最前面是新修建的兩年前新修建的青磚瓦房,格外氣派,後面偌大一片場地,作為兔子的飼養場所。
雖然兔子數量增多,可此時其居住環境比起初期還要好上不少,不僅每隻兔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兔子籠,彼此之間距離寬敞,互不接觸,打掃也更加輕快,為了避免環境太差導致兔子生病,幾乎每日都會打掃兩遍。
尤其懷孕的母兔子,更是會享受貴賓般的待遇,精心照顧。
這麼多的兔子當然不是阮家幾人能照顧過來的,賺了不少錢,他們倒也想開了,願意花點錢僱人,錦繡村不少人家都願意來阮家賺點外快補貼家用。
兔子的銷路同樣有了突破,或許是在鎮上酒樓有了名聲,在一年前,甚至有外地的行商專門到這裡來採買兔子,再運到其他地方去賣,兔肉做燻肉,兔毛還能做圍脖,價格同樣不低。
而兔子的飼料問題也解決了,錦繡村的土地貧瘠,種植糧食莊稼不見多少産量,結果給兔子種起它愛吃的青草、蔬菜,竟然格外生機勃發。
如今,錦繡村三分之一的兔子都被拿來種兔子的食量,而與之對應,阮家付出銀子。
為了避免遇到災荒年,阮家一直鼓勵村裡人有錢先存夠兩年的糧,村人們被那一年的幹旱嚇到,皆乖乖聽話,嚴格遵守手裡有糧心不慌的準則。
有道是一戶帶動一村,有了阮家的兔子事業,錦繡村其他人家,只要不是特別懶惰的,家中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而阮家則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將山腳那一片地拿下,到時候圍一圈圍欄,可以偶爾將兔子暫時放養,聽說那樣養出來的兔子會更好吃。
阮家有錢了,一家子的日子更好過不說,前兩年,小堂兄阮榮之還以十二歲的高齡被送進學堂,按阮大伯的話來說,不求讀書,但求認得幾個字,將來跟人談合同簽契約,不至於被人坑。
小堂兄確實於讀書一道上不甚精通,唯獨在數算上格外有心得,家裡的賬有時候阮大伯還在撥弄算盤,小堂兄心算就能出來,可謂得天獨厚,阮大伯孃開玩笑說是天生做生意的料。
而阮柔的生活同樣有了質的飛躍。
作為阮家二房的孤女,以及養兔的大功臣,阮大伯以及阮大伯孃對她格外優待,養兔子賺的錢一直給她分紅不說,家中住宿、吃食無一不精緻。甚至於,為了讓她以後不用下地幹活,還特意去鎮上花高價請了繡娘教學,幾年下來,阮柔的繡品已經很能賣得上幾個價了。
阮柔對此很是滿意,她也就是頭兩年費心了些,後來,就一直是阮家在為她著想,一家子人,更添了幾分溫情。
————
與蒸蒸日上的阮家相比,隔壁豐收村的田家可謂在下坡路。
當初田父自認為被算計出學堂,心頭始終憋著一口氣,在家一心溫書,此後又去參加了幾次科舉,期間花費不知凡幾,為此,家中田地都賣去好幾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