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四年的大學生涯,就跟蜻蜓點水一般,眨眼即逝。 若讓阮柔評價,那她會斬釘截鐵地說!

四年的大學生涯, 就跟蜻蜓點水一般,眨眼即逝。

若讓阮柔評價,那她會斬釘截鐵地說, 大學是知識的殿堂,更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燈,更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在學校裡,未曾步入社會, 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儲存著一絲純真與質樸,沒有太多的彎彎繞繞和勾心鬥角,大多數人都沉浸在學習新知識中, 那種單純又熱烈的追逐讓阮柔想起仍舊有些悵然, 等出了大學, 恐怕就很難再看見了。

然而, 時間不給她太多呆愣的時間,因為大四畢業,即意味著要選擇未來的道路。

這時候依舊還是包分配製度, 俗話道人往高處走,大家在京城呆了四年, 難免想要留在此等繁華之地,阮柔亦如是。

只是可惜, 分配是由上級部門統一安排,並沒有他們置喙的餘地,或者說,過去四年的學習成績基本決定了他們的去留。

阮柔作為班級中的佼佼者,更是學了一手硬技術, 她猜測自己留下來的機會還挺大,導師也隱隱跟她透露過口風, 京城已經有廠子來對接了。

阮柔學的是化工,專業是塑膠工業學科,其實更偏向於材料學,專攻高分子化學材料研究,只是如今沒有學科分屬不清,上面的人也在稀裡糊塗摸著石頭過橋,什麼金屬熱處理、焊接、矽酸鹽研究專業,亂七八糟什麼都有。

她在大學四年,尤其是大四,跟著導師參與了不少新型塑膠的研發與實驗,表現相當亮眼,故而也入了外面不少廠子的眼。

材料學在國內如今是新興學科,建國之後剛剛起步,如今就如蹣跚學步的嬰兒,分佈在不同科系,但隨著高考的恢複,國家對人才培養思路轉變,材料相關學科變得頗受重視。

別看塑膠相當不起眼,其實在人們生活中起著不小的作用,小到衣服紐扣、電燈插座,大到農業薄膜、交通運輸、電氣化工建築等等,皆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阮柔的導師是塑膠行業的專家級教授,其教導的學生自然也頗受外面塑膠廠的青睞。

“恬恬,真的不留下來繼續研究?”

“不了。”阮柔搖頭,不是她不想繼續,而是待在學校裡一心做研究固然好,可她更想看著自己實驗的成果能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得到應用,且大學裡說是簡單,可繼續往上攻讀,其實也沒那麼單純。

不說別的,單是研究經費的申請,就是一個大難題。

塑膠工業重要不假,可如今這年頭,科技發展如同百家爭鳴,電氣、汽車、計算機......樣樣都有巨大的研究價值與潛力,每年光是搶研究經費,每個導師都搶得跟烏眼雞一樣。

阮柔見多了,便心生了別的想法。

在學校裡固然好,可真正落地到工廠中去,就能更快地保證材料從研究到應用的過程,同理,材料應用回籠的資金,也更能促進材料的研究進展,可以說是互相成就。

“唉,你呀。”導師早明白這位學生的志向,知曉她不會出了學校就浪費四年所學,倒也沒有強求,只是有些可惜罷了。

“你可有中意的去向,我給你牽牽線?”導師問道。

阮柔“嘿嘿”笑了兩聲,早就有了,先前也跟他們的一個主任聯系過,不過要是有您的推薦,那就更好了。

“小滑頭。”導師笑罵,隨即還是任勞任怨寫了封推薦信,信是寫給對方廠長的,可謂對這個學生大誇特誇。

“謝謝導師,以後要是研究遇到困難,還得導師您幫著看看。”

“那還用你說。”導師笑過,嚴肅道,“恬恬,在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吧,國家很缺你這樣的人才。”

“是,老師,”阮柔同樣認真保證,“作為第一批大學生,我清楚知道我的價值和努力方向,定不會辜負老師您的一番教導。”

“那就去吧,別的不用多擔心,還是那句話,研究需要的就是耐心與細心,只要堅持,科學總會給你答案。”

“是。”阮柔立正,隨即轉身離開。

收拾著行李,她心中忍不住激情澎湃。這實在是個特殊的年代,人人心中都有信仰,為了心中那團光,他們願意為之奮鬥終身,恰好,她也有了追尋的目標。

幾日過後,心儀的工廠再次投來意向,雙方懇切交談一番後,對方當即表示,會向上面調她過去,阮柔欣然應允。

這就是除學習成績外另一項重要因素了——人脈,不拘是老師、家人抑或其他,只要有了關系,能牽線搭橋,就總比一般人多了些許機會。

臨近畢業,學校裡久違地燃起了股離愁別緒,作為高考後第一批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即將奔赴各自的崗位,或許留在京城,也可能天各一方,再不相見。

如今的分配製度,一般而言,會優先打回原籍,故而比起本地人,外地的同學更多了幾分急躁,找門路的找門路,聯系人的聯系人,但到了如今,其實基本都定下來了。

宿舍裡,有人默默垂淚,既是為即將的離別,也是為了回歸家鄉的無奈。

“好了,不管被分配去哪裡,大家都是為國家做貢獻。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今終於到了咱們學以致用的時候,應該高興點才是。”說話的是東北的一位姑娘,性格粗獷豪邁,一向是宿舍裡的大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