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正月初九,回門日。 宋母按照慣例給了一包糖、十個雞蛋,在鄉下算不礎(第1/6頁)
章節報錯
第54章 正月初九,回門日。 宋母按照慣例給了一包糖、十個雞蛋,在鄉下算不礎
正月初九, 回門日。
宋母按照慣例給了一包糖、十個雞蛋,在鄉下算不錯的回門禮了。
阮柔想了想,將紅糖扣下, 與其給阮家,還不是給自己留著補身子。
宋元修難得從書本裡抽出,陪著一道回去。
與上次大女兒回門一般,阮母依舊翹首以待, 在她想來,宋家的回門禮總該比鐵家要強。
然而,終究讓她失望了, 看見籃子裡的十個雞蛋, 阮母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滿, 臉整個拉下來, 顯得刻薄而無情。
好在阮柔也不打算跟阮家經營什麼親情,屁股下的凳子還沒坐熱,就藉著宋元修的名字回去。
“元修還要讀書, 我們就先回去了。”阮柔邊說邊起身,拉著還沒反應過來的男人飛快離開。
出門之際, 卻又恰巧遇上不知為何也回來了的大娘,手裡還拎著一個小包裹, 鼓鼓囊囊。
“二妹,你怎麼這就回去了?”大娘奇怪問。
阮柔還是那套說辭,說完趕忙溜了。
看著離去的背影,大娘頗為無奈,在鐵家, 她是特意找了妹妹回門的理由,為此還偷偷拿了一隻野雞回來, 當然,她不是白拿,而是為了讓阮母給她做鞋子。
屋內的阮母正在和阮父抱怨,“這個女兒算是白養了,回門就帶十個雞蛋,像話嗎。那宋家也是,摳成這樣娶什麼媳婦……”
阮父一如既往沉默的聽著,他在家一向這樣,年輕時候聽爹孃的,年紀大了媳婦管家,又開始聽媳婦的,活得跟個木頭人似的,如果說有什麼在意的,就只有幾歲的小兒子。
阮母說了會,自個都覺得無趣,悻悻閉了嘴。
二女兒剛走,轉眼大女兒就回來,還提著大包小包,頓時喜笑顏開。
“大娘,這是帶什麼好東西回來了。”
因著高興,聲音也格外響亮,大娘嚇了一跳,忙小步上前,關了門才敢抱怨,“娘,你小聲點。”
“閨女回來孝敬我高興,怎麼就要小聲點了。”咕噥完又湊上來看包裹裡是什麼。
一扒拉,先印入眼簾的是一隻幹巴巴的兔子,農家處理山上野味沒有別的辦法,就是煙燻火烤外加太陽曬,燻曬得越幹,能儲存的時間也就越長。
等再往下一看,阮母頓時不明白了,“這怎麼還有一雙鞋呢。”
聞言,阮父也看了過來,同樣好奇。
大娘鬧的個紅臉,訥訥解釋,“先前給勇子哥的那雙鞋做的急,如今脫線了,家裡線不夠,我回來正好借點線補補。”
阮母哪裡不曉得她的意思,當即沒好氣道:“什麼做的急,別不是你手藝不行,以前我就常說,姑娘家在孃家不能偷懶,否則去了夫家也是被人嫌棄的命。”
“你要不樂意,我就回去了。”大娘被指責頓時也不高興,假裝拎著東西要回去。
阮母連忙攔住,“你這丫頭,說你幾句都說不得了,罷了,你好好歇著,我來做,保管上午就給你做的又快又好。”
有肉在前面吊著,阮母絲毫沒有不樂意,反而積極的很,當即就拿了針線笸籮出來忙活。
大娘這才坐下,好生歇息,尋了三娘平安說些日常。
阮母手下穿針引線,一開始動作還有些生疏,及至後來,動作飛快,幾乎看不見殘影。
不知怎的,她突然想起了方才離去的二女兒。
這幾年很多事情她都已不大做,大女兒性子有幾分嬌,她也能忍了,卻是無論如何也看這個二女兒不順眼,便多差使她。
隔了多少年,那道士的話還在眼前,婆婆的呵斥責罵似乎未曾過去。
其實真論起來,這個二女兒與她的際遇是最像的,可惜,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不過,她能頂著阮家的壓力將三個閨女養大,也算對得起她們,如今人嫁出去,宋家總歸不賴,以後過得好不好,她也不去操這個閑心。
思緒翻飛間,一隻鞋好了,她換鞋的功夫,有心教導大女兒幾句。
“以後你也是別人家的媳婦,針線活少不了,怎麼都要練起來,你沒有婆婆,好也不好,有不會的回家來問我也行。”想了想她補充,“還是三個月一隻雞。”
大娘應了。
阮母又小聲問,“去從軍的事兒可有信了,在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