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眯著眼睛的遼皇看了一眼扶著魏天戈的東方虞,看著這個幫助自己將遼國不斷強大的謀士站了出來,發自內心的笑了一下,隨後一口鮮血噴了出來,就此坐在皇位上駕崩。

那對著東方虞的一笑,君臣二人內心都很默契的明白了過來。

遼皇不放心將遼國交給魏天戈,所以這才有了臨死前的逼迫,然而現在除了魏天戈,根本沒有合適的繼承人,所以遼皇將計就計,將東方虞逼了出來,有了東方虞的扶持,就算是魏天戈再怎麼昏庸,也不會給遼國造成什麼樣的損害。

而東方虞站出來,則是看出了遼皇的顧及,再就是魏天戈算是他的半個徒弟,於情於理,他都要站出來。

他就是遼皇和魏天戈交鋒的賭注,最後他成全了兩代君主的意願。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也正是因為東方虞的站出來,徹底宣告了魏天戈在遼國的絕對地位。

這份恩情,魏天戈一直銘記於心,之前只要是東方虞提出的主張,他都不留餘力的貫徹下去。

不管是之前的扛著滿朝文武百官的壓力,將國號改為燕,還是對待楚國和晉國的政策上。

只可惜,他終究有成長的一天,他是燕國的君主,他的雄心,必將是翱翔天空的雄鷹,絕對不是屈居於東方虞之下的木偶,哪怕東方虞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他也不能夠容忍。

所以在針對楚國的那場大戰中,他堅持自己的決定,不管對錯,儘管那場大戰燕國損失了二十萬大軍和謝望這員大將。那場大戰不僅僅是燕國和楚國的交戰,也是他和東方虞的交鋒。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東方虞依舊是那樣什麼都知道,該勸自己的勸自己,和自己主張不和之後,悄悄的選擇的告辭。難道自己在東方虞的心中就是那樣的不堪,那樣的不擇手段麼。偌大一個燕國,豈會容不下一個東方虞?

想到這裡的魏天戈更是死死的握著手中的那塊象徵燕國國師的令牌,那是他登基之後,下令工部親自給東方虞一人打造的,那是燕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威。

沒有想到的是,東方虞在離開之後,進入了楚國,反手就將這樣貴重的令牌送給了楚國青雲城的問路人,誤打誤撞,被自己派去楚國打探隨州狀況的軍刺得到,這才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魏天戈登基之後,改年號為天齊,儘管之後逼走了東方虞,但是之前東方虞的主張,魏天戈一直全國貫徹下去。

自從和楚國交戰大敗一來,他選擇了暫時的蟄伏,暗中關注楚國和晉國的同時,讓宋玄不停的發展軍事實力。楚國忙著收拾各個州郡的同時,晉國趙凌也在收攏整個晉國的權力,而他則是重用宋玄,還有將軍刺交給了自己的妹妹魏瓔珞,由他們去發展實力。

燕國不像楚國和晉國那樣,朝廷上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所以在朝廷上,他根本就不需要大肆的清理。而是採取了厚待臣子,養民生息,廣納吸收人才為自己所用。

並且透過軍刺的訊息,知曉了楚國在暗中改革的訊息,於是他也是在暗中仿照楚國的樣子,小小的調整著燕國。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