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范仲淹竟然敢教訓自己,一些平日裡不敢為百姓發聲的臣子們立馬急眼,恨不得一起衝上來把范仲淹打一頓。

觀眾們看得直咬牙,這些臣子哪裡知道,此刻足足有幾億人想揍他們一頓。

范仲淹聞言更是氣極:“你們挑明瞭身份去賑災,難道還能看到饑民餓著的場景嗎?”

“你們一去就有下臣迎接你們,住的是大宅,出行還有轎子,走的地方都不超過宅子千里,能看到什麼?!”

“你們可否深入過窮鄉僻壤,可有去看看那裡的百姓過得如何,你們的腳有親自踩過災區的泥濘地,你們的眼睛有真正看過災民嗎?!”

范仲淹駁斥群臣:“他們都已經在吃野草了,你們卻還在認為他們家能有家禽,能有耕牛?”

百官們鴉雀無聲,心知自己壓根無力反駁,有的甚至在心裡想,我是去賑災,又不是去當災民,為什麼非要深入窮鄉之地?

“諸位無需再爭。”

宋仁宗聞言長嘆,心中懊悔,下令道:“將此野草,傳視六宮和朝臣,即今日起,自朕始,諸位都要勤儉律己,不負百姓。”

時空之鏡逐漸落幕,山頂之上,范仲淹說道:“陛下雖然對外軟弱了些,但對內還是謙讓的,若非如此,老夫這顆人頭早已落地。”

“可惜,陛下有時又太過謙讓了,如剛才說話的那些朝臣,其心各個可誅。”

“自此之後,老夫便悟出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道理。”

“後世也看到了,滿堂朝臣無一憂民,甚至連當朝皇帝都會被矇蔽,若朝臣身居廟堂卻不考慮百姓,叫百姓怎活是好?”

范仲淹揹負雙手,望向遠方,遠處的村落裡升起了裊裊炊煙,時不時還有孩子們洪亮的大笑聲傳來。

觀眾們至此,終於明白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由來。

他們發現,當自己理解了這層意思之後,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去記,都不會再搞混。

“先祖可還記得,仁宗當初捱過的那一巴掌?”

江逸突然丟擲了一個炸彈,剛沉寂下來的觀眾們突然驚呆了。

“臥槽,宋仁宗還被人打過巴掌嗎?這是家暴啊!”

“呵呵,樓上你開什麼玩笑,誰敢家暴皇帝,估計是哪個武將扇的!”

“嘿嘿,我可以明白地告訴你們,還真可以算是家暴,扇宋仁宗的就是當朝皇后!”

“皇后敢扇皇帝巴掌?”

許多觀眾質疑道:“你們不要覺得我讀書少就騙我啊,誰不知道封建時代,皇帝那就是天,就算是世家大族,也不至於給皇帝扇巴掌!”

“吹牛也得有個度好吧,馬皇后和長孫皇后對不會這麼對待皇帝,更何況是別朝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