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死社稷!”

崇禎皇帝一看,爾等到了這個節骨眼上還想把朕留在這,那就都別走了。

這時,剛才還七嘴八舌的文武大臣頓時閉嘴,朝堂上落針可聞。

崇禎皇帝拂袖而起,勃然大怒道:“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

看到這,觀眾們這才發現,原來在大明王朝即將傾覆的時候,崇禎皇帝並沒有想著要一死了之,並沒有要放棄大明的江山社稷。

死,有時候比活著容易太多太多了。

遷都金陵後,大明依然會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甚至矛盾會遠勝之前。

在這樣的巨大挫折和陰暗之下,還能夠選擇活著去面對的,就已經能算是一個強者了,這和南宋有著本質區別。

南宋是打得過情願賠,大明是打不過也不賠,打不過也得打!

哪怕內部矛盾再尖銳,武將再怎麼失敗,大明朝廷最終的選擇永遠是打!

不過,就崇禎皇帝的個人能力從軍事方面來說,是完全不值得肯定的,即便是明末,麾下戰將如:

擒下闖王高迎祥、退李自成、拿下十五股義軍的孫傳庭和洪承疇,如數次擊敗清軍的盧象升,如率兵勤王,解除京師之圍的袁崇煥。

如被稱為“文詔忠勇冠時,稱明季良將第一”的曹文詔;如修築寧錦二百里防線,收復失地四百餘里的孫承宗……

文武百官們聽到這話後,心中不以為然。

什麼你不是亡國之君,我們是亡國之臣!

多少優秀將領都因為你的錯誤決定間接害死,多少本可以乘勝追擊的戰機就因為你的猶豫失去,多少能臣就因為一個小錯誤就被你棄之不用?

我們現在就是不願意帶你,我們情願到金陵去扶持一個新皇帝,也絕不願意再和你一起!

文武百官心底早就把崇禎皇帝給拋棄了,崇禎皇帝真正經歷了什麼叫做眾叛親離。

要不是還有個王承恩,大明末代天子的收場怕是會更加慘淡。

崇禎皇帝看到眾多大臣不屑的樣子,悲憤之情更甚,但是他再也奈何不了臣子們了。

“崇禎皇帝到了這個時期,手裡已經沒有多少兵權了。”

江逸站在兩邊樹林之間的道路上說道:“手裡有兵權的武將大多不再聽從他的號令,甚至還有些武將擁兵自重,帶著二十萬兵馬不去抗敵,反而趁亂在民間燒殺搶掠!”

“可當崇禎皇帝的詔令到達時,那武將仍然不聽,崇禎皇帝不得不默許這樣的做法。”

“什麼?”

現代世界,朱元璋眉頭一皺,大明還有這樣的事情?

看來,咱還是得親自翻翻明史,那些敢對百姓不好的人通通該殺!

“朱由檢,你太讓咱失望了,咱的大明怎就到了這步田地?”

朱元璋腦海中想象出百姓們受苦受難的樣子,眼眶不由泛紅。

對朱元璋,你可以說他對臣子們不好,可以說他對臣子殘暴不仁,但不能說他對百姓不好。

老朱皇帝是最看不得百姓吃苦的,他拳頭握住,渾身氣得顫抖,一拳頭恨不得朝朱由檢砸過去。

“國家到了這樣的境地,還有誰能拯救呢?”

范仲淹沉聲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