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說,華夏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不管你覺得她多好,或者覺得她多壞,都能找到相應的例子。”

江逸說道:“也正因此,晚輩才對話古今,儘量客觀的以古今之事,讓後世之人心中有一杆明稱。”

“你覺得如何?”

墨子拄著柺杖,象徵性的敲了敲溪澗下的光滑石頭,問道。

他倒也沒想真打,但瞅後生這態度倒挺有趣。

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這麼怕挨先祖揍?

“好!”

這點,江逸從不懷疑:“華夏從始至終,都值得華夏兒女為之驕傲。”

“不好的只是個別人,但好的,是整個民族!”

他毫不猶豫的說道:“華夏民族的主流從來不會恃強凌弱、行不義之爭端,也從來博愛於人,願意力所能及的施愛。”

“比起那些靠爭奪他人土地,並將原住民趕盡殺絕之群體,華夏民族從不興不義之戰!”

“何以見得?”墨子問道。

他相信,這也是那些正在看節目的後世的問題。

果斷,一聽到江逸這話,糙米和夕陽人就像是被按了痛穴似的,立即就開始反駁了。

“Fuck!難道你們華夏就沒有打過別人,侵佔過別人的土地嗎?”

“呵呵,又開始往臉上貼金了,華夏曆史上不知道打異族打得多歡!”

“就是,你們把匈奴不知道打到哪裡去了,什麼東突厥、西突厥,不都是被你們給滅的嗎?”

“你們才是最好戰、最不義的民族,卻在這說我們!”

“呵呵!臭不要臉!”

糙米和夕陽聯合起來口吐芬芳,偏偏這只是個節目,他們還沒辦法要求華夏臺撤掉!

這些爭議匯入江逸腦海,江逸懶得理會,只對墨子說道:

“先祖不妨細聽,華夏民族歷朝歷代,對各大外域的宣言!”

江逸神色一凝,起身擲地有聲道:

“華夏之秦朝,宣的是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華夏之漢朝,有漢武帝言:‘寇可往,我亦可往!’

有西漢名將陳湯上漢元帝書,曰:

‘宜懸頭槀(gǎo)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唐朝,宣的是:‘內外諸夷,凡敢稱兵者,皆斬!’”

“宋朝,宣的是吾縱亡國滅種,誓不與賊共立!”

“明朝,宣的是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此時,若是康熙在的話,怕是又想要磨刀了。

因為江逸還是沒提清朝。

這倒不是說清朝沒有對外態度,譬如乾隆就曾對夕陽派來的使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