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沒人的地方打下來了也沒用!”

“的確,秦銳士把戰線拉得那麼遠,後勤要跟上本就很難了,縱然打下一座城後,可以佔下其中的糧食,可一旦糧食吃完了怎麼辦?”

“而且每逢大戰基本都十分激烈,人家城池中的糧食沒準早就被士兵吃個大半了,根本就支撐不了多久。”

“沒錯,沒有百姓種植糧食,秦軍吃什麼,總不能自己去種地!”

“我現在算是明白,為什麼昭襄王到了後期,不得不丟失一些戰鬥成果了,六國雖然被削弱,但當時的秦國從沒有在真正的意義上,征服六國的人民。”

觀眾們十分熱鬧地在直播間裡交流著,他們這才發現,很多東西真的是越想越有趣,之前不明白的一些事情馬上就通了。

就比如,秦銳士明明身經百戰,戰力極強,為什麼昭襄王還是會放棄那些成果?

這一個又一個在他們曾經看來都十分迷惑的問題,都在江逸的循循善誘下獲得答案。

當這些新知識被他們自己想出來的時候,那種感覺簡直是難以說出的暢快。

而這種思考能力,將潛移默化地伴隨他們面對未來的各種難題和困境。

“不過,江神所說的昭襄王嘗試改進是什麼意思?”

很快,又有觀眾發出疑問。

嘗試改進,為什麼就非要殺掉白起呢?

“秦昭襄王想要嘗試的就是改變這種局面,所以晚輩才說,蘇代遊說的恰到好處。”

“他騙昭襄王尋求透過割地的方式,讓百姓可以最大化地接受大秦,極大程度地減少因為戰亂而流失的百姓。”

江逸說出了一個很大的關鍵。

白起適合打各種戰役,但卻不適合讓大秦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一統!

與其說昭襄王是怕白起功高蓋主,倒不如另外假設一個想法:是白起的作戰方式,已經滿足不了昭襄王,乃至於整個大秦的政治需要。

似乎,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畢竟他要是怕前者,又怎會讓白起去長平決戰?

以昭襄王的雄心和魄力,巴不得在位時一統六國,而能輔佐他實現這個宏圖偉業的除去白起還能有誰,派他出徵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滅趙。

要不是碰到蘇代和範睢這兩個嘴皮子吃飯的一唱一和,他壓根就不會有召回來的想法,又何談在關鍵時刻怕他功高蓋主?

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昭襄王當時是真被忽悠的心動了,真想改變大秦的一統手段。

當然,這目前只是江逸的個人想法。

“如此說來,本帥倒是理解王上了。”

白起緩緩說道,他向來知道攻心為上,只是殺紅了眼的他並沒有想到,原本制定好的攻人策略,居然會這麼快就變了。

“可惜王上未能選擇一個好時機,範睢必能看出此舉並不合時宜,可他急著扳倒本帥,自然也就顧不了那麼多。”

白起皺起劍眉,握杯的手背上爆起青筋,“啪”的一聲摔杯在桌上,杯子順著桌面彈了幾下,落在地上四分五裂……

“範睢小兒,終是以個人私心,誤了整個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