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孔子說這個有用?(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話一出,剛才說華夏不知道的泡菜人瞬間感覺臉“啪!”的一陣痛!
“而且在來對話您之前,晚輩已經與後世許多傑出的帝皇等人交流過,他們都已經把廢鳥當成了必滅之地。”
“哦?後世有許多傑出的帝皇?”
孔聖人眼前一亮,十分著急的問道:“他們,可愛護自己的百姓,可為政以德?”
“有行霸道者,有仁以愛民者,皆為華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江逸回道:“包括晚輩所處的華夏,國家也仁以愛民,時刻維護百姓的利益。”
“好啊,如此甚好!”
聽到如今的國家仁以愛民,孔聖人的心情總算是緩和了不少。
“雖說各個國君都未曾採納過我的意見,但後世倘若真能做到的仁以為己任,那我死也瞑目了。”
“後生啊,你要讓後世們記住,仁義禮智信,秉此五行,則可戰無不勝。”
孔聖人教導道:“仁以愛民、義以待友、禮以立世、智以生存,信以立人,只要你們有這樣的德行在,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左右逢源。”
“我雖然屢次如喪家之犬,也曾因此倍感失落,但到如今早已釋懷,因為我清楚這五者是正確的,因為我的身邊有子貢、子路、顏回等,有許多與我志同道合的弟子,無論身處何等逆境,我都能做到甘之如飴。”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走自己想走的路,只要無愧於此,早晚會功成。”
話到此處,孔聖人問道:“後世認為,我算是成功否?”
“我這一生,都未能勸住這些國君,改變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江逸斬釘截鐵道:“夫子當然是成功的!”
“諸侯征伐乃是這個時代的洪流,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諸侯之間的實力越發壯大,地位卻難以再再進一步,導致野心不斷膨脹。”
“禮崩樂壞只是在這種野心之下滋生出來的表象之一,而諸侯的這種野心,唯有當這個世界出現一統之君的時候才可阻擋。”
“一統之君?”
孔聖人詫異,他何嘗不知道周朝已經名存實亡,分裂是早晚的事情?
“這般混亂的各國,竟然還有人可以做到一統?”
“是的,他叫嬴政,稱始皇帝!”
當說出嬴政二字的時候,江逸整個人內心都是自豪的。
就是不知,如果孔聖人得知始皇帝所作所為的話,他會如何看?
“皇帝?”
“我只知道三皇五帝,但皇帝是何稱謂?”
孔聖人不解道。
江逸回道:“秦國嬴政一統六國後,認為自己的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王號並不足以彰顯其業,乃稱皇帝。”
江逸把自己在前幾期說過的始皇功業和一些對後世的影響,簡略的告訴給孔子,這些直播間的觀眾們都看過,所以他並不為此佔用太多時間。
可孔聖人聽後,卻是難以置信了!
“此人確可為千古一帝!”
孔聖人毫不猶豫的說道:“就是不知,此人用的是何家思想?”
但觀眾們卻都有了爭議!
“孔子怎麼可能覺得始皇帝好呢,之後的儒家不知道把始皇黑成什麼樣了好吧!”
“沒錯,江神喜歡始皇帝我可以理解,但是儒家對始皇帝的好感可並不多啊!”
“再說始皇帝更側重的可是法家,他可還焚書坑儒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