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民,不可使由之?(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個古代快六十歲、兩米左右的人,絕糧七日還能存活,可想而知,後世說孔子能夠‘以德服人’也並非沒有道理。
這體魄和毅力,即便是年輕人都未必能行。
華夏觀眾聽到這裡後,也都忍不住敲擊著彈幕:
“之前只知道孔子的言行被編成了論語,卻沒有想到他竟然受了這麼多的苦!”
“周遊六國,在我們看來多麼瀟瀟灑灑的四字,可在那個條件下得多受罪?”
“不過孔子也愚民啊,什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不就是愚民的思想嗎?”
“說實話我覺得這句話一直很有問題,我覺得民可使和不可使後面都應該有一個逗號,孔子要想愚民還周遊列國有教無類幹嘛,那不是愚蠢的打自己的臉?”
“唉,咱也不知道古人到底是怎麼斷句的啊,那都是按照之後的理解來的!”
觀眾們在彈幕中對這句話的意思產生了激烈的爭論,一邊認為孔子又不蠢,真不想開民智他收那麼多弟子幹嘛,都教來愚弄嘛?
一邊則認為,孔子作為古人自然受到古代封建制度的影響,有些錯誤也很正常,後世只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可以了。
再有一邊便是認為,孔子的思想根本就沒必要學,要學就學西方的,那才是最神聖的東西。
這點同樣讓江逸頗為好奇,為什麼孔子在這方面說和做卻並不一致?
於是,他對著孔子問道:“夫子,後世一直有一個爭論,是關於您所說過的一句話。”
“何話?”
剛陷入回憶的孔子聽到後生有問題,第一時間回答道。
“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
江逸謹言道:“晚輩很好奇,你明明主張有教無類,卻為何又會有此說法?”
他仔細注視著眼前聖人,期待能夠從他口中得知最真實想法,就如同自己當初從始皇那得知建造皇陵的心意一樣。
這個問題,同樣牽動了無數觀眾的心!
這可以說,是孔子一生中最具爭議的言論之一!
他到底,是如何想的?
此時,無論是哪國的觀眾,都十分期待的想要得到答案。
一些正在觀看節目的中外學者,也都拭目以待,期待孔子‘演員’能夠給一個解釋。
雖然這個解釋未必能說服他們,但他們認為,歷史本就充滿爭議,既然是出自華夏臺的節目,無論如何都會具有可供參考的價值。
而壓力,雖然看起來是在孔聖人身上,但實則已經到了江逸這邊。
國家臺裡,沈萬榮和陳大發都十分意外,心想這小子可真是啥難題都敢設計啊!
“這下不管他怎麼答,都得掀起了一番學術爭論了!”
沈萬榮又愛又恨道。
“可不是嘛,畢竟外界可都以為這是我們舉全臺之力的設計!”
陳大發玩味一笑,沈萬榮的臉瞬間黑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