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究竟有多大?”

孔子不解的問道。

他本以為華夏和平也就是世界太平了,即便周邊有些異族,但那對華夏而言也不足為慮。

可聽後世的言行,似乎並非如此?

“有七大洲,四大洋”

江逸丟擲了一個在古人看來絕對震撼無比的言論。

他知道說是說不清的,乾脆心念一動,讓時空之鏡呈現出現了這個世界的模樣。

先是重點讓孔聖人看了一些春秋的大致範圍,再是不斷的呈現出整體範圍。

江逸肉眼可見的看到,孔聖人的神色從吃驚到震驚,眼睛從最開始的微微睜大,到之後佈滿血絲,踉蹌的後退了幾步。

他時刻關注著孔聖人的狀態,在發覺他實在要受不了的時候,讓時空之鏡迅速停止。

這種衝擊絕非是古人可以輕易承受的,尤其對已經晚年的聖人來說,若真的完全顛覆他的世界觀,這場對話也就夭折了。

“世……世界竟有如此之大?”

孔聖人難以置信。

江逸趕緊將他攙扶了住,說道:“是的,所以聖人的天下大同,基本不可能實現。”

“所以即便後世如今居安,也不能不思危,因為這個世界隨時可能如春秋般爆發亂戰,到那時,拳頭硬者才能以德服人。”

“正如後世一些言論所說的那般:弱後不一定捱打,那只是因為我們還不想打你!”

“一旦後世忘記思危,等待華夏的必是滅頂之災,保家衛國,這不僅僅是軍人的事情。”

孔聖人沉默許久,長嘆了一口氣:“唉,只此一個地域,都無法實現天下大同,更何況是如此之大的世界?”

如果說,他之前對自己的弟子,乃至於後世能夠實現天下大同還抱有一絲奢望的話,那麼這一刻,他已經徹底不期待這些了。

若是他再年輕一些,也許不管世界多大,都還會有那股心勁,大不了收個三萬,或是十幾萬門生便是了。

可他年老了,在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弟子的死去,一場又一場戰爭越發慘烈之後,又看到了如此世界,信仰如何能不崩塌?

“我的志向,終究只能在夢中了……”

孔聖人一下子又更蒼老了許多。

江逸卻不苟同:“聖人何需妄自菲薄!”

“您的志向的確無法實現,但這並不影響,您的思想依然給後世帶來極大的影響力!”

“您的弟子為你記錄出來的論語,在後世足被各個國家拿去研究學習,並有四十多種語言的譯本!”

“更是有75位諾獎獲得者在國際上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從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那裡汲取智慧!”

“諾獎是後世的世界級獎項之一,21世紀指的便是兩千多年後的世界!”

“禮之一字更是時刻貫穿著我們整個華夏民族的歷史程序,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

孔聖人激動的看向江逸,說道:“此言,當真否?”

“後世,真的人人遵禮?”

“夫子,何必非得人人不可呢?”

江逸對著孔聖人說道:“相信您也從未覺得人人皆會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