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起風波(第2/2頁)
章節報錯
各位同僚都是在聽,郭璡中氣十足,聲音響亮,加上奏疏內容鼓動人心,才讀了兩段,跟著來的那些太子黨們就喝彩一聲,到最後已經已經是彩聲如雷,比那戲園子還要熱鬧。太子黨紛紛摩拳擦掌,最近被趙王的錦衣衛搞得人心惶惶,他們早憋了一肚子氣,陳遠也恰好成了他們的出氣點。
就算漢王黨,也有樂見其成的,特別是劉觀,暗暗指揮人火上澆油。
但太子黨楊士奇、蹇義卻閉門養神,彷彿什麼都沒聽到。
“山間一農夫,都能指點朝堂,陛下任性而為,陛下還要我們這些老臣做什麼,因為陳遠,我們幾個尚書都被罷了官,陳遠不除,我等願意解甲歸田。”
紛紛附和的話讓郭璡心中更加篤定,他把手中展開的奏摺合上,朗聲說道:“此奏疏一上,郭某便不顧惜此身,叩拜承天門,只為天下人討一個公道,只為我大明江山去一個禍害!!”
頓時喝彩聲又是一片,大家都看到內閣各個大人,六部的尚書侍郎以及各衙門的頭腦都在邊上,又有各位同仁,此時可是揚名的最好時機。
“郭侍郎,此等大義之事怎可讓你一人獨美,小弟也願在奏疏上附名!”
“此身不足惜,只求全忠義小弟也願意。”
更有人在那裡大聲吟誦:“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場面一時間慷慨激烈,那控制不住情緒的,都是熱淚盈眶。
時間差不多了,百官陸續進入了奉天殿。
“聖上駕到。”
隨著小宦官王振拉長了聲音的通傳,百官直了身體,整理衣冠,眼神緊盯著門口,朱棣緩緩走入,在他後面,不是往常的太子,而是漢王,漢王趾高氣揚,後面跟著的是趙王和朱瞻基。
永樂皇帝的眼圈有些黑,這疲憊之色似乎比昨日更重,大家都是過來人心中明白,老皇帝的精力越來越不如從前了。
蹇義出列行禮後陳奏道:“陛下,遷都的事宜有序進行,但新都如何,未嘗可知,而且路途千里,是否妥當,請示陛下,是否遣皇子先行探路。”
朱棣點點頭:“蹇愛卿顧慮的對,應該派人前往。”
“父王,這事就交給兒臣吧,兒臣願替父皇掃除一切障礙。”朱棣話音剛落,趙王就道。
朱棣微笑,剛要同意,楊士奇忙道:“陛下,趙王指揮錦衣衛,負責陛下的安全,不可輕易離開。新都入住,當以明日的天子探尋,依禮制,應該派遣太子前往。”
“陛下有三千營,神機營,何須錦衣衛,陛下,臣以為,太子身體虛弱,不宜奔波,當留守南京,趙王前往順天合適。”大學士劉觀反駁。
“陛下,臣以為,應該派遣太子。”黃淮立即提出觀點。
這是事關太子之爭。
“應該派遣趙王。”
“應該太子。”
“應該趙王。”
不一會,朝堂上吵成一片。
朱棣臉色開始陰沉起來,但大臣們不管不顧,依舊吵得不可開交。
“陛下,臣有本奏。”一事未決,吏部左侍郎郭璡,出班奏事。
大臣們都知道他要說什麼,停下剛才的話題,比起派誰探路,搬到陳遠他們更期待。
不待朱棣吩咐,過璡施禮慷慨激昂道:“陛下,臣參陳遠,禍國殃民,禍亂朝綱。請陛下抓捕陳遠,問罪處治。”
永樂皇帝聽著陳奏,眼皮險些落下來,身子顫了顫,連忙坐正,聽到郭璡後面幾句話,眉頭立亥皺起來,不耐煩的說道:“陳遠不過一個鄉間書生,所作所為,無傷大雅,這些事,翻來覆去說了不知道多少遍,何必再提,不必說了。”
郭璡並沒有遵旨退下,反倒一撩朝服下襬,直接跪地陳奏道:“陛下,尊重士人乃天下之本,重農抑商是祖宗法度,也是祖宗為了固我大明國本所定。陳遠亂改法度,商人現在到處耀武揚威,奢侈之風日盛,敗壞大明的國本,敗壞江山社稷啊!陳遠驕狂跋扈,殺人奪命,臣今日三叩陛下,請誅陳遠,以正朝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