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教訓胖太監(第1/2頁)
章節報錯
精華書閣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接下來時間,陳遠聯合了戶部,到京城郊外的皇莊找了一塊地,和朱瞻基親自把玉米種下去了。又一把一些需要管理的技巧交給管理人員,他們都是專業人才,只需要說說,有豐富的農業知識。
民以食為天,這是之前陳遠向朱棣推薦的,直到朱瞻基才認真落實,建立國家專業人才制度,給予豐厚待遇。在農業、工匠、水利等等方面。大大的提高了這些人員的待遇和地位,加上一體當差納糧政策的實施,百姓地位漸漸提高,士族的地位逐漸削弱。
為出使又準備了十天,這十天,陳遠除了陪耿採若,還悄悄去看了如玉,打聽到了太后已經青燈古佛,不再理塵事,十分唏噓。
得到朱瞻基的提示,又寫了家書,讓人到山東接家人她們來京城。
其實他是拒絕的,他還想遠離京城,回膠東當逍遙侯爺,看樣子朱瞻基不讓他嫌了。
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在前行的兩天前,他得到袁彬派人暗送的的訊息,說董明昌也碰私鹽。
心頭大驚,這大舅哥在找死啊。立即找到了他,說請說理。告誡他已經是官商,比起一般家庭,已經很顯貴了,而且國家都在盯著,這時候去做朝廷禁止的事,不是斷送董家的基業嗎。
董明昌現在生意越做越大,有些不滿足現狀,對妹夫的話有些不以為然,表面應付,表示自己賺一次就停。
陳遠嚴厲斥責,暴利行業只有一次和無數次的區別。你董家現在地位不低了,吃穿住更加不愁,還想什麼?積累山一樣的財富?來做什麼呢?錢財乃身外之物,來得快,去得也快。更是給他舉了首富沈萬三的例子。
富可敵國又怎麼樣?只要被官府惦記,最後的下場就是家破人亡。
董明昌出了一身的冷汗,才知道嚴重性,表達自己糊塗了,連忙表示自己絕不碰觸。其實他原本也只是想本本分分經商,但正經經商的利潤確實來得慢和少,經不住其他朋友的誘惑,才冒險想試試。還沒行動,就被妹夫知道了,說明根本不保險,不可能官府不知道。要是做了,等著自己的後果很難想象。
後臺這種東西,不可能照顧得了一輩子,只能靠自己本事硬。
大舅子是在店子裡說的,這種事不張揚。告別了董明昌,又去董家看了岳父岳母,吃了午飯,一路上都在想漢王那邊的事,想到朱芸熙不知道咋樣,心裡難受,怎麼想個理由幫上一幫。
忽然,他身前跪拜了一個人,回過神來一看,居然是石亨。
石亨得到提拔,皇帝下令進京面聖,是又驚又喜,皇帝怎麼突然知道了自己,想了想,自己唯一見過面的大官就是威寧侯了,一定是他提攜自己,頓時對威寧侯感激涕零。於是一進京,就去拜見侯爺,沒想到大路上就遇到了。
陳遠看到石亨,忽然腦海裡閃過一個主意,將石亨帶到一旁,想讓他幫自己做一件事。石亨想都沒想就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完成得漂漂亮亮。
於是,石亨來到西安門漢王府外。
看門的王公公眼睛朝天,輕蔑道:「哪來的不長眼的東西,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快滾開。」
王公公欺負了大半年的人,沒有一個敢反抗的。可石亨這個十八歲的青年是**出身,聽這話更加氣不打一處來員,只見他步履平穩地走到王公公跟前,照著王公公就是一頓狂擊猛打。
石亨力大如牛,王公公被打得暈頭轉向,頭破血流,找不著北。
這事可大了,周圍的守衛立即重重圍過來,把石亨揪到了大理寺。大理寺丞哭了,一個小小的邊關將領,無緣無故打一個宮中的大太監,後面一定有人,涉及漢王,他哪裡敢判,立即上報了皇帝。
乾清宮,朱瞻基上朝時,就看到鼻青臉腫的王公公跪地哭訴,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哭得十分悽慘。朱瞻基先是錯愕,然後令人把兇手帶上來。
「你是誰?」
石亨跪拜:「臣石亨,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原來是石亨,朱瞻基哼了哼:「王公公大人封爵甚高,服侍皇爺爺多年,石亨,你官職卑微,怎敢粗野?」
石亨鏗鏘有力的回答:「王公公封賞雖高,不過是朝廷奴僕;臣官職雖小,卻是為天子守護邊疆的將軍。臣初次京城,迷了路,路過西安門,這廝罵我,我可不知道他是誰。」
石亨的回答,簡單粗鄙,又天衣無縫,讓朱瞻基喜歡得笑不攏嘴,這小子還有幾分膽識,又詢問了一下,果然是王公公罵人在先。但想想,迷路也不會迷路到西安門去吧,想想就知道是誰在後面指使了。
朱瞻基因此也不責罰石亨,王公公無辜捱了一頓打,休養了半個月,可見石亨下手之重。之後也收斂了很多,不敢再苛刻漢王一家,漢王一家的待遇才好了一些。
烏蘭巴托,前幾天剛經過了幾場大風。
瓦剌是遊牧民族,沒有建立真正的都城,脫歡滅掉韃靼後,只是從西北一帶遷移到了草原中央。
夏天,就北遷,冬天,就難移,行蹤不定。
北方天氣變化多端,即使是夏天,天氣好的時候陽光燦爛,萬里晴空,不好的時候冷風嗖嗖,風沙滿天,遮天蔽日。
今天難得的開了太陽,明媚的陽光,草原上到處是牛羊,風景格外美麗。
夏天的晚上,總是有蚊蟲叫,但讓人反而覺得很寧靜。
牧地也靜靜的,牧入們都躲在帳蓬裡,偶爾會有牛羊的叫聲和駿馬的長嘶傳來。
脫歡的營帳裡,十分熱鬧,正在舉行一場晚宴。
馬頭琴、科庫兒等樂器奏起歡快的曲子,節奏鮮明,樂曲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