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父皇的種種,還有皇爺爺對李時勉的各種打磨都無法改造他,朱瞻基看奏摺都沒心思了。

陳遠,你要保的人,我騙要弄死,李騏心裡得意,又道:“陛下,大逆不道的人,還有什麼可以審問的呢,先帝仁慈,一直寬恕他,可是他從來不以為自己有過錯,在朝堂上公然辱罵先帝,讓先帝含恨而終——”

“李騏,你去詔獄,將李時勉綁到西市斬首,不用帶來見朕了。”

“是,陛下,臣一定不辱使命。”

李騏帶了人馬,立即趕往詔獄。

他們走到端西門旁時,侯泰已經帶著人來了,不過沒有讓看到。侯泰痛恨李騏,以為他是搶功勞的,立即令人掉頭,繞路走端東旁門。

乾清宮,朱瞻基下令殺李時勉,覺得不解氣,想著應該將他抄家,忽然,皇太后出現在後面:“皇帝,什麼事讓你這麼大動肝火?”

“孩兒參見母后,母后怎麼到這裡來了。”

皇太后慈祥道:“你啊,當了皇帝,國家大事要處理,也要注意家庭,後宮裡的事,也要想想呢。孫妃和吳妃我都喜歡,不過,母儀天下,只能是一個,你不能讓皇后的位置一直空著呢。”

原來皇帝繼位,自然要立皇后,孫妃和吳妃都沒有兒子,自然不是誰先到和誰的背景厚就行。論背景,自然是孫妃強很多,可是朱瞻基很寵幸吳妃,讓吳妃也有了想當皇后的想法,最近都在朱瞻基耳邊吹風。

沒想到,她們居然去拉攏太后了。

太后道:“立後國家大事,本不該哀家管,但後宮若一直懸疑,惹得很多有心人爭奪,後宮難以安寧,皇帝要早些做決斷。”

朱瞻基擺擺手:“兒臣知道了。”

太后點頭,又道:“皇帝方才為何發怒?”

“還不是李時勉那老狗,在朝堂上侮辱父皇,讓父皇臨終前還要記恨,兒臣已經決定殺了李時勉,然後抄家。”

太后大驚,李時勉不是威寧侯的親戚嗎?之前是威寧侯求情的,如殺了李時勉,威寧侯怕也要受牽連,遂道:“皇帝三思,你父皇以仁待人,所以諡號有個仁字,李時勉雖有冒犯,你父皇已經赦免了,皇帝現在殺他,史書上不是議論你父皇是假仁假義?皇帝還是見一下李時勉再說——”

朱瞻基想想覺得有理,有些後悔,突然看到侯泰帶著李時勉來,臉色立刻沉了起來,罵道:“你這小臣膽敢觸犯先帝,你該當何罪?”

李時勉帶著重重的鐐銬,跪了下來:“若指出的陛下的過錯是罪,那臣就知罪。”

朱瞻基跳起來,不怒反笑:“意思是,朕殺了你,朕也有罪了?”

李時勉不緊不慢道:“先帝身體有恙,臣勸說在居喪守孝期間不宜親近嬪妃,不宜讓皇太子遠離於左右,養好身體,勤政愛民,言語過激,是臣的錯誤,臣領罪。”

當時朱瞻基不在朝堂,後面的情形確實他也問過了別人,李時勉的錯誤是在語言冒犯,但一片心確實是為了父皇的身體,特別還提到要親近皇太子,他心裡的怒火立馬就消了。看剛才母后的意思也是不想再追究,又想到李時勉是威寧侯的親戚,威寧侯曾經為他求情,如果處置,大家矛頭又會指向威寧侯,他的好多政策,還得依賴他。

朱瞻基想到這裡,嘆氣道:“難為你一片忠心,你言語冒犯,已經處罰過了,一事不二罰,你起來吧,你的職位已經有人接替了,你以後就任侍讀吧。”

李時勉這個臭脾氣,幾起幾落,早就練就了寵辱不驚,跪地謝恩。

侍從拿了乾淨的衣服給李時勉換上,勵騏才姍姍來遲,大叫:“侯泰,你個卑鄙小人,居然枉顧上喻,帶了逆臣上殿。”

侯泰冷笑:“李大人,咱奉的上喻就是帶李時勉上殿受審,咱傢什麼時候違逆了。”

李騏鼻子都氣歪了:“胡說八道,陛下後來說要殺了李時勉,你看到了我,居然繞路走,帶逆臣上殿,冒犯陛下,該當何罪,陛下,臣這就帶李時勉去西市處決。”

太后冷哼:“李騏,陛下在此,朝堂之上,豈容你放肆。”

李騏大驚失色,這才注意太后也在,連忙跪拜,口稱失禮。

太后道:“皇帝已經赦免了李時勉,現任侍讀,你們不可再胡鬧,侯泰,你做得很好。”

“謝太后。”侯泰大喜。

:。:

頂點地址:

移動端: 感謝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