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要保重身體。”

朱高熾艱難的掙扎了一下,無法坐起來,陳遠也攙扶不動,就聽他難過的道:“你跟朕說說,父皇殯天時的詳細情形,父皇說了什麼?”

“是,陛下。”陳遠把驟雨那天晚上的詳細情形一一說了出來。

朱高熾凝神細聽,當聽到父皇殯天時四周沒有一點亮,十分淒涼時,更是止不住的悲傷,大哭,痛呼,“父皇,兒臣不孝,兒臣不孝啊。”

“陛下莫過於悲傷,陛下臨走的時候,神情很安詳的。”陳遠接著把朱棣召見朱高燧的事說出來。聽到父親對自己兄弟三人的評價,自己仁慈,二弟暴戾,三弟排名靠後,朱高熾百感交集。他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不討父皇的喜歡,唯獨自己是長子,有大臣支援,最後才能順利即位。

“二弟、三弟表面怎麼樣?”

“陛下——”陳遠有些猶豫。

“實話實說。”

“陛下臨終託付,微臣勸說,趙王表示服從陛下的統治,沒了趙王支援,漢王日日在軍中練武,無所作為。”

朱高熾艱難的笑笑:“朕這兩個弟弟,早就對朕不服,可憐父皇臨走還為朕打算了,退之,你的功勞,朕記在心裡。”

“是陛下洪福,臣沒有功勞,臣有兩個奏呈,請陛下鑑納。”

陳遠一般是很少提出建議的,朱高熾神色凝重,詢問:“你說吧。”

“其一,早立太子,太孫殿下原本就被先帝冊封,順理成章,當立為太子。”

朱高熾怔了一下,立即知道了陳遠建議的深遠性,雖然皇位鬥爭自己是贏了,可兩位弟弟手上還有兵權。自己的身體很差,一旦發生什麼情況,無法及時處理,只有立了太子,太子才能名正言順號令群臣。

“準了,還有第二條呢。”

“第二,臣這幾日一直聽到後宮哭泣,原來是陛下要讓先帝的妃子殉葬,臣以為不可,昔秦皇以陶俑殉葬,被千古讚揚,陛下——”原來從朱元璋開始,妃子殉葬制度又開始盛行。

朱元璋死時,殉葬的宮人有四十六個。明成祖朱棣死時,被殉葬的宮人也有三十多個。朝鮮《李朝實錄》中,曾記載了當時宮女給朱棣殉葬時的情形:“等待殉葬的三十餘名宮女吃完飯後,被引入一宮殿,悽慘的哭聲震動宮殿。宮女們依次被送上木床,太監們將宮女的頭頸按入絲帶的套圈內,然後抽去木床,宮女在慘烈的掙扎中停止了呼吸,一個個像伸著長長脖頸的雉雞一樣吊掛著。”當時朱棣的一個妃子韓氏死時,嘴裡不斷呼喊著自己的乳母:“娘,我去了!娘,我去了!”喊聲未絕,床已撤走。

朱高熾搖搖頭:“妃子殉葬是皇爺爺留下的規矩,父皇一生受盡委屈,怎能不讓幾個人去陪陪他呢?”

“陛下治國,以仁為本,大明開國六十餘年,百廢待興,還需在陛下手裡發揚光大,孝義,行於禮,先帝是陛下的父親,則先帝的妃子是陛下的母親,陛下殉葬母親,何為孝義?活人殉葬實為違揹人倫,請陛下三思。”

陳遠說完,朱高熾的臉色極其難看,不過沒有發作,細細想來,是有道理。

一刻鐘後,朱高熾才緩緩說道:“卿說得有道理,然皇爺爺的規矩還不可廢,如此,自願殉葬的,給予家人冊封爵位,不願意殉葬的,就移居別宮吧。”那是皇帝妃子住的地方,現在新皇登基,她們就要挪位置了。

陳遠心中嘆了口氣,知道朱高熾已經下了很大的決心,採納了意見,無法完全廢除活人殉葬。因為封爵,好多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給皇帝殉葬能封爵,家人享福,還會有人願意的,不過殉葬的不會多,要廢除殉葬,還得一步一步來。

說完了意見,陳遠就告退,剛剛出的門外,就碰到了太子妃——不,如今的皇后,這是他回京後第一次碰到,兩個人不由得心裡一顫。

“參見皇后娘娘。”

張氏怔了怔,抬眼見裡面朱高熾朝裡睡著,忍不住對陳遠幽怨一瞥。那風華絕代,讓陳遠幾乎爬下,我的娘啊,都不要命了。

“三天後,通教寺。”她說的很低聲,但陳遠卻清清楚楚聽見了。

在他愣神間,皇后淡淡道:“免禮。”然後嫋嫋進殿去看皇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