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升退下後,朱棣被陳遠攙扶著坐下。他雙手抱頭,很痛苦的樣子。

陳遠要叫軍醫,被朱棣攔住了,搖搖頭道:“沒事,老毛病了。”

過了一會,朱棣看了一眼屋外,惱恨道:“可恨的脫歡,他窮困來投靠朕,我大明待他不薄,沒想到還是反了。”

陳遠也嘆氣道:“以前上學的時候,看到了農夫與蛇的故事。說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條蛇被凍僵了,動彈不得,在要凍死的時候,一個農夫看到了,覺得它很可憐,就把它抱在懷裡,用自己的身體溫暖它。可是——”

“蛇被救活了,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咬死了農夫。”

朱棣罵道:“天底下還有這麼傻的人,蛇的本性就是惡毒,豈能感化。”說完又啞口,隨即一笑,“看來,脫歡就是那條蛇,咱們到成了傻農夫了。”

須臾朱棣又道:“還是皇考精明啊,告誡後代子孫不要盲目開疆拓土,消耗國力不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得其土而不能得其民,總是隱患。”

陳遠補充道:“這個人心歸附,終究是需要幾百年甚至上萬年的融合,比如秦一統之前,六國也是各有歸宿,但秦漢兩百後,中原就認同了統一,短時間是做不到。比如安南,雖然現在朝廷極其優惠,百姓生活好了很多,可是也還有小規模的動亂,只不過被于謙他們鎮壓了。”

朱棣嘆了嘆氣,才悠悠道:“我知道你說的意思,是在提醒朕不要去佔領他們的領土。其實,朕也不想了,縱觀古今,疆土最大的是忽必烈的元,但享國不到一百年。咱大明的疆域,放眼世界,無人能及。朕已經知足了。地域過大,必然隱患過多,一處動亂而分崩離析。”

“咱們還是說說脫歡吧,高煦和高燧在那邊,脫歡按兵不動,不知道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退之,依你看,脫歡會出兵嗎?咱們能調動的兵力,北邊這裡就二十萬,阿魯臺看樣子也不低於二十萬,朕心裡沒底,能不能,能不能從西線抽調部分兵力出來。”

二十萬對二十萬,各有長處,明軍有威力的火炮,韃靼的騎兵也特別厲害,而且北方民風彪悍,生存環境惡劣,所以身體素質上比明軍強了不少。陳遠皺眉回答:“恐怕不行,脫歡這個人極其有野心,既然起兵,不會一點好處都撈不到就回去。我想,他是在坐觀我們的成敗,如果我們敗了,他就是順勢南下,如果我們勝了,他就會順勢收拾阿魯臺,統一蒙古。”

朱棣點頭認同:“你說的不錯,還有五天就要到達興和,咱們這一仗,是被他們以逸待勞,咱們不能大意,一定要打出氣勢來。你再說說,咱們該怎麼打這一仗。”

“是,陛下,咱們可以——”陳遠指著地圖,跟朱棣說著自己的想法,首先是分析雙方的情況。

明軍的優勢在於皇帝統一領導,軍民集中思想,還有火炮和朝廷源源不斷的補給。劣勢也很明顯,現在是三四月,北方天氣寒冷,幾天前還下了雪,南方士兵很難適應。還有瘟疫也讓明軍的處境不利。

至於韃靼,善於遊擊,打了就跑,騎兵來去如風,敗了,他退回草原,等待時機,反正不會死了入侵中原的心,而明軍拿他們沒辦法,茫茫大漠,補給困難,明軍無法深入剿滅。勝了,他們就入主中原。

所以,陳遠提出的建議是打持久戰。韃靼內部矛盾多,越久越容易出問題,而且他們糧食不足,主要靠掠奪明國的城池。因此必須下令興和附近的城池堅守不出,如果被攻陷,也要堅壁清野。斷他們的糧食。

其次,揚長避短,他們善於遊擊,咱們就和他們打攻堅戰,陣地戰。敵來我就打,敵走我不追。先消耗他們的糧食,打垮他們的銳氣。他們才來入侵,必定士氣高昂,得等待他們散漫,再一鼓作氣消滅他們。

朱棣聽完連連稱好,並下旨嘵諭全軍,遵照執行,切不可急於求戰。

五日後。

興和,日光暗淡,北風獵獵,無盡的肅殺,兩支截然不同的大軍列開陣營,大戰也是一觸發。

中軍之中,朱棣擺出鑾駕,陳遠在其旁邊。對面,阿魯臺和其他首領列陣而待,馬不時呼吸出冷氣。

朱棣差使者問話:“阿魯臺,你落魄的時候,投奔我大明,我賜你爵位,金銀珠寶無數,為何興兵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