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鄭和下西洋(第1/2頁)
章節報錯
人到了新鮮的地方,總會有些新奇。
遷都莫不如是,但北方的寒冷,朱棣曾經在燕王府待過十多年,倒不覺得什麼,但絕大部分大臣可喊苦連天,他們寧願在溫婉的南京,喝著小酒,唱小曲兒。
現在卻要在順天受寒風刺骨,私底下怨聲連天,就連太子,也私底下對楊士奇說:若孤即位,孤便還都南京。
楊士奇嚇了一跳,趕緊讓天子慎言。
回府的路上,又遇到了太子妃。
太子妃屏退左右,對楊士奇道:“楊大人,當前該怎麼辦?雖說進京了,陛下免了二叔的監國,但是卻一次也沒有召見太子,我實在擔心——”
楊士奇苦笑搖頭:“臣慚愧。”
“大人,現在太子所能依仗的,只有你了。”
楊士奇苦澀道:“臣慚愧,不瞞太子妃,前些日子,漢王暨越使用宮廷樂隊,臣曾經暗中讓陳山故意使絆子,然後狀告漢王,不曾想陛下洞若觀火,免了陳山的職務,臣亦膽戰心驚,不敢作為了。”
太子妃聞言,臉上佈滿愁雲:“大人,往常的時候,陛下雖然不待見太子,但我兒瞻基常常陪伴左右,如今也見不到他皇爺爺,大人,依你看——”
楊士奇地下頭,雖然他很不願意承認,他道:“娘娘,容臣多言,太子殿下沒有過錯,陛下要廢除也沒有理由,但依臣看,陛下心中八成是想改立太子的,就算沒有改立,如今漢王掌握軍權,就算皇位到了太子身上,也難以安穩啊——”
“這——”太子妃臉色發苦,二十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了麼。
楊士奇忽然道:“如今之計,就看他怎麼想了。”
“什麼?”
“北遷的時候,只有他能陪陛下說話,甚至幾乎一直跟陛下同輦,臣私下聽說,陛下把他比作道衍大師,這個人,或許能左右陛下的想法。”
太子妃嬌軀一顫,美目盈盈:“你是說——”
“是,只有陳遠,臣不得不承認,此人不圖名聲,不圖官位,別具一格。雖然有蹇義的女兒為姻親,但臣還是擔心,此不夠牢靠,畢竟趙王帶它不薄,趙王又跟太子不合,若是他不能百分百為太子出力,只恐哪天就改了太子,但臣也沒主意,不知道此人是怎麼想,臣慚愧!”
太子妃對他的話置若罔聞,呆呆的,不知道想到了什麼地方。
楊士奇躬身行禮,然後輕輕轉身退出。
俗語中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據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只衝雲霄。
所以這一天又被稱為春龍節,又叫龍頭節或青龍節。不論叫什麼,這一天的節俗都跟龍有關。
往年的這個日子十分熱鬧,富貴人家踏春迎富,普通農戶挑菜種田,正是一年之計在於春。
可對於京城官員來說,永樂十九年的這個二月二卻很特殊,百官們磕磕絆絆,說說怨怨。從溫柔窩到冰冷窟,他們明裡不敢說,私下也要發幾句牢騷。
朱棣有錦衣衛耳目,自然一清二楚,不過也沒有再發作,因為陳遠對他說,到新地方,大家都還不適應,發發牢騷嘛,正常,不必在意。
他不知道,這看似平常的話,救了多少官員。
但對於百姓,卻異常興奮,現在是京城天子腳下了,他們自覺地位提高,生活有了盼頭,走在路上都哦昂首挺胸。
一大早,就撒灰引龍,燻蟲避蠍,焚香水畔,祭祀龍神。
皇城門外人頭湧湧,熱鬧非凡。剛好這一天又是個大晴天,春日融融,照在人身上,暖暖的,讓人倍感節日氣氛。
在奉天殿,忽魯謨斯、阿丹、祖法兒、剌撤、卜剌哇、木骨都束、古裡、柯枝、加異勒、錫蘭山、溜山、喃渤利、蘇門答剌、阿魯、滿剌加、甘巴里等十六國使者,正式帶上名馬、方物來朝貢,朱棣大喜,一一接見,並安撫。
至於陳遠,大冬天沒事做,老婆也不在。就讓廚房弄點早餐,早餐比較簡單,稀粥,鹹鴨蛋。
正慢悠悠的吃著,忽然官家梁福稟報,說是宮裡傳來訊息,叫陳遠到行宮見駕,陳遠在朝裡沒有常職,不用上朝的,聽了這話不知皇上喚他何意,連忙欲叫小太監進來問個清楚,梁福卻說傳旨內侍已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