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發放國債(第1/2頁)
章節報錯
下西洋一事,陳遠已經深思熟慮,略一沉吟就說道:“陛下,想必民間百姓的看法您也看到了,說明陛下決策英明,下西洋帶來的巨大好處,百姓是看得到的。”
朱棣點頭:“是,朕從錦衣衛那裡知道了,你小子,還真會出點子,利用百姓的呼聲。可是,朕一提到下西洋,這些所謂的忠臣,還有那逆子,就不停的上摺子勸阻,就差罵朕是昏君了。”朱棣說起來就生氣。
“陛下,太子的擔憂不無道理,不過,那是他們只看到眼前,而沒有看到長遠,時代是進步的,世界是發展的,只有不斷的瞭解世界,發現世界,我們才會進步,不會故步自封,如果閉關鎖國,最後坐井觀天,處處被動,落後於別人,而落後就會捱打。”
這種思想顯然很新奇,朱棣聽得很認真,不時點頭:“你說得對,朕都沒有想到這一層。”
“陛下,太子殿下和大臣們擔心的是勞民傷財,可是,如果,我們進行貿易,那就不一樣了。”
“貿易?”
“正是,陛下,如同我們一直施行的茶馬交易一樣。”
“哦?”朱棣來了興趣,身體微微前傾,凝神細聽。
“眾所周知,蒙古人喝羊奶吃羊肉,很少有素食,容易消化不良,依賴於我們的茶助消化。我們太祖爺英明,讓大明用茶去換蒙古的馬,一是削弱他們,二是壯大我們自己,間接達到了控制蒙古人的目地。”
“不錯,這正是皇考施行茶馬政策的目地。”
“陛下,鄭大人前五次下西洋,經歷了多少國家和部落,這些國家和部落,有多少寶藏,還有多少農作物,多少先進的科技,我們只要進行貿易,把先進的引進來,買進來,這樣,我們國家不就越來越強大嗎?百姓富裕,軍隊強大,科技先進。而且,陛下也知道,那些國家和部落,特別需求我們大明的茶和絲綢,瓷器等物品,我們把這些賣出去,那是多少的收入?多麼龐大的財政來源?”陳遠提出了貿易的思想。
朱棣兩眼放光,這些不用陳遠解釋,鄭和以前早就說了。貿易,就不是勞民傷財,而是為國家積累財富,太子和大臣還有什麼可說的。
“可是,這樣我國的絲綢茶葉都四處銷售,那就達不到控制蒙古人的目地了,他們可以去其他國家買進。”
“陛下,臣以為,等我們有了這些錢和先進技術,強大了,還會害怕蒙古嗎?”
朱棣一拍大腿:“對,對,是這個理,朕差點陷入誤區了,好,就進行貿易,可是——”
陳遠好奇:“陛下還有何難度?”
朱棣臉色有些窘迫:“唉,這幾年徵安南,救濟災民,修建新都,國庫確實沒有銀子了,上一次下西洋回來,寶艦、火炮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不進行維修的話,無法遠航了。”
朱棣難題擺在這裡了,沒錢修船,沒錢給船裝修火炮。
陳遠微笑:“陛下,臣倒是有個主意?”
“哦?莫非是繼續向商人募捐?”
陳遠苦笑,募捐,這一本萬利的事情,朱棣還上癮了,不過這是竭澤而漁,上次提高商人的地位,這次還能給什麼優惠?沒有,那就成了刮地皮了。
陳遠搖搖頭:“臣以為,可以變通一下,發放國債。”
“國債?”朱棣一頭霧水,盯著陳遠看,這是什麼東東。
“簡單言之,就是國家借錢。”
“國家借錢?”
“對,國家向地方釋出資訊,以國家的名義借錢,給予一定的利息,這樣,很多保守投資者就會投給國家,相信,國家不會賴他們的錢。”
朱棣苦笑:“這樣,朕感覺朕的國家成了一件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