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仙樓,鶯歌燕舞,官員推杯換盞,一片奢靡。

四樓,趙王朱高燧斜躺在榻上,一襲鬆軟肥大的月白色燕居常服,帶子鬆鬆地繫著。頭枕美貌侍女的腿上,還有侍女輕輕替他揉捏,軟語濃香。

趙王朱高燧廣額濃眉、身材高大,儀表堂堂。早年,也跟隨朱棣南征北戰。朱元璋的兒子大多相貌堂堂,很少有歪瓜裂棗的,本來嘛,老爹雖稱不上美男子,卻也英朗不凡,他們的娘又個個都是美女,後代基因好得很。朱棣、朱高煦、朱高燧以及後來的朱瞻基,都是帥哥中的帥哥。

其實朱元璋本人也不差,後世民間盛傳的朱元璋像,一副彎月型的臉龐,滿臉麻子奇醜無比,歷史課本都是採用這個歪臉,那不過是清人故意醜化明朝開國皇帝罷了,那些畫像根本不是明朝時候傳下來的。

再說清朝時候突然冒出來的那些朱元璋畫像,畫上的朱元璋穿的龍袍戴的龍冠居然是秦漢時期的樣式,其可信性可想而知。想那朱元璋若真是這麼醜,自濠州起事的義軍領袖郭子興也不會把愛女嫁給他這麼一個要錢沒錢要長相沒長相的窮和尚了,這天下後來也就未必輪到他來做皇帝。

話說回來,朱高燧的下首,管家模樣打扮的在彙報事情。

朱高燧不耐煩道:“高以正,雞毛蒜皮的事不要來打攪本王,挑些重要的來說。”

“是。”高管家應了一聲,斟酌了一下道,“朝鮮王派人來進宮,並獻上珠寶、奇珍,公主以及宮女數名,太子殿下向陛下要了兩名宮女,說是服侍太子妃。”

“呵,我那大哥,還是改不了好色的毛病。”朱高燧譏笑。

歷史記載的朱高熾是個超級大胖子,寬仁厚道,體恤臣民,廟號仁宗。其實他有考證的皇后加妃子就有十一位之多,至於嬪、昭儀、婕妤、美人、才人、選侍、淑女不計其數。反而他的弟弟漢王朱高煦,妃子就三人,趙王朱高燧也只有三人。兩兄弟好舞槍弄棒,好打仗,不沉迷女色。

“殿下,太子此舉有違規矩,是否讓我們的人參上一本。”

“參什麼參,老爺子都同意了。行了,不要理他,我那哥哥,身體好得很,看他還能折騰多久。”朱高燧臉上神秘的笑容,朱高熾身胖體恤,他是巴不得這個哥哥出事了才好。

“是,至於修繕王府一事?”高以正吞吞吐吐。

“怎麼了?”

“在王爺令下,木材、石料、源源不斷運來,工匠都已就緒。”

“那還等什麼?開始修啊。”

高以正苦笑:“王爺,戶部的錢還沒撥不下來,現在朝上都是參王爺的摺子,楊士奇、楊榮個個上奏摺,建議陛下不要撥款,黃淮甚至遞上了辭呈,陛下私下派公公來說道,希望王爺放棄修繕。”

“哐當。”袖袍一揮,桌上的杯子盞兒碎了一地,朱高燧霍的站起,指著怒道,“哦,太子要朝鮮宮女,老爺子眉頭沒皺就給了,蹇義要巡視科舉考試,老爺子就撥款。輪到本王修繕一下王府,就沒錢了,啊。那明年遷都到了順天,我住哪裡,總不成,老爺子把皇宮給我住?”

朱棣已經下定了決心遷都。但對於朱高煦和朱高燧的王府,沒有修繕,一是原來在北平時,他們還不是親王。二是二人封了王,是要去就藩的。大臣們多方上奏,朱棣為了鞏固太子,也是預設的。

但漢王和趙王哪裡肯,死乞白賴,就是不肯離開朱棣身邊。這不,朱高燧要鬧著修繕王府呢。

高以正指了指樓下,低頭勸誡:“王爺,謹慎啊。”

朱高燧醒悟過來,但怒氣不消,怒不可遏地踱著步子:“本王遲早要殺了黃淮那老匹夫。”他常年帶兵打仗,江湖匪氣十足,全無半點王爺氣派,發起脾氣來那股子勁頭可嚇人。

高以正習慣了朱高燧這模樣,等他發洩了一通,接著道:“趙亨道及董子莊兩位張長史也求見王爺,希望王爺順從帝意。另外,王爺幾日沒有回府學習了。”永樂十年左右,朱高燧年近三十,氣焰囂張,做了很多不法的事情,朱棣得知其不法之事,大怒,立刻誅殺他的長史顧晟,同時褫奪了朱高燧的冠服,幸得太子朱高熾求情才得免,朱棣就派趙亨道及董子莊為長史輔導他。

朱元璋是個文盲,雖然很重視子孫教育,但朱棣是個武夫,常年在北方與元(元朝滅亡後又在今蒙古建立了北元)周旋,沒有多少時間讀書習字,所以朱棣說話不那麼官腔,甚至有時候用白話下聖旨。

朱高燧和朱高煦小時候喜好征戰,讀書?放在現在,絕對是班上考倒數的那兩個。朱棣派趙亨道及董子莊叫朱高燧學業,是變相的約束他。

“那兩個老不修,不用管他,就說本王身體不適。”

高以正苦笑,得,這兩個人是出了名的不依不饒,王爺又把這打發他的差事交給他。

“你先下去,吩咐管事們,修繕王府的事情不能停。十多年了,原來的府邸還能住人?你令他們只管修,本王還會缺他們幾個工錢?我自會去找老爺子。”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