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單刀直入(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一,我們的將士,很多人單兵作戰能力很強,可是團體協作能力比較差。”
“換而言之,兄弟有難,為義氣,兩肋插刀在所不辭!沙場上,更要將自己的後背和生命交到兄弟的手中。如果各自不信任,各自為戰,則給了敵人逐個擊破的時機,形不成有效的殺傷力!”
“你說的不錯,我在軍中多年,確實發現,號令一響,將士爭先恐後,但是還是多次讓敵軍逃走。之前一直想不到為什麼,陳遠,不曾想你個書生都看了出來。”漢王收起輕視之心。
陳遠繼續說道:“斬將奪旗,展我大明軍威,是每個將軍的夢想!但是,很多事情,不是靠一腔熱血就能做好的,一雙筷子容易折斷,十雙筷子難以折斷,王爺請想。我們挑選一些單兵作戰能力極強的人聚在在一起訓練,協同合作,則他們可以暗裡刺探訊息,充當內應,明裡可以以一擋十,等候大軍到來,完全圍困敵軍。”這些想法,陳遠在安南都有了。攻打黎利的時候,就讓袁彬潛入城內,錦衣衛的能力很強,不過協同作戰還是差一點,要不是袁彬武藝夠強,大明軍隊即使趕到,那就白白犧牲多少將士。
組建一支特種兵,十分有必要。
“妙啊,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如果有這麼一支強力部隊,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出其不意,定能收到奇效。本王擇日就向父王進言,挑選精勇。”
陳遠微微一笑,訓練特種兵,他跟太子關係不佳,只能由漢王提出來,這支軍隊對以後和韃靼瓦剌開戰能發揮巨大作用。還有就是,這支軍隊,也是以後太子和漢王爭奪天下的關鍵,而這個關鍵力量,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剛才說這是其一,那其二呢?”
“第二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大明讓四海害怕的是什麼?就是火器和大炮。可是,我們的大炮笨重,火器經常啞火,誤傷自己人,都是需要讓工匠改良的地方。”
“改良火器和大炮?”
“不錯,我們不缺乏人才,只是對待工匠待遇差,如果重用工匠,改良火器,則放眼四海,誰是我們的敵手?”
這可不是虛話,清朝為什麼敗得那麼慘,就是裝備太落後,用人肉去頂大炮,有幾個人不害怕,被打得節節敗退。倭寇為什麼那麼囂張,就是因為武器先進。
如果大明團結一心,武器裝備精良,哪有外族囂張的餘地。
要想不受欺負,就得自強。
“有道理,本王會向老爺子進言,從戶部撥款,改良火器,有功著重賞,我大炮所到之處,敵人聞風而降。”對於軍隊方面,漢王是很熱衷的,一個好戰分子,才能重視這些。如果換成朱高熾,那是十分捨不得,他更願意把錢花在救災上。這就是為君王的不容易,許多百姓要救濟,外族也要抗擊,合理安排財政支援,十分不易。
而君王獨裁的封建社會,君王的喜好又往往影響這個統治時代的政策傾向。
突然漢王臉上的微笑也沒有了,他冷冷地盯著陳遠,直接進入主題道:“陳遠,你是個人才,三弟有你輔助,異軍突起,不過,他畢竟沉不住氣,而且,年輕得很。那孤王也就不廢話了,孤王問你,你是效忠本王?還是,你效忠的是太子。”
陳遠有些措手不及,這個漢王,這麼快就想在京中立足了。只聽漢王帶著嘲諷:“我的那個沒用的大哥。想當年,靖難起兵,他就會躲在北平城裡貪生怕死,真正跟隨父皇衝鋒陷陣的是孤!這份江山,是本王幫著老爺子打下來的!”
漢王很直接,陳遠臉上的神情也很嚴肅,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漢王不給他周旋的餘地,他認真地回答道:“王爺,臣一介書生,毫無實權,王爺對臣期望過重了。太子還是儲君,他並非皇上,臣不會向太子效忠,太子一日沒有登基,他一日也只是儲君而已。漢王與太子還有趙王是兄弟,臣聽命於陛下。”陳遠拒絕了,但也沒有徹底拒絕,他說得很清楚了,太子始終還是儲君,一切還沒有定論。
“好個聽命於陛下。”漢王他當然聽得懂陳遠話中的意思,但是他是一個很強勢的人,他一向有個習慣,想要得到的,那就一定要得到。如果得不到,那就毀掉,讓別人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