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雲龍沉默。

黎玉義想到路文律之前對自己事,就是一陣噁心,就算他已經死了,還是起雞皮疙瘩。她好不容易才揮去對他的厭惡,沉思道:“如今,我們只有再去哀牢請求援軍了。哀牢軍隊數萬,如今只損失幾千,還有一戰之力,我們速去哀牢。”

“好。”黎雲龍回答,兩匹快馬,飛奔哀牢而去。

————

占人歸附後,朱高燧在陳遠的建議下,並不急於進攻黎利,只是包圍起來,開始在安南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

因為以前明軍攻下安南,“酷刑虐政,久失民心。”需要全被廢除,以清明政治風氣。

在軍事方面,他們數次勝利,收編了安南很多軍隊,決定裁軍,留部分作防衛,其餘歸農。又將全軍分為五番,只留下一番執勤,其餘四番歸農,輪流執行。

同時,因為安南的部隊多為豪族和流民,軍紀渙散,他故此管理得相當嚴謹。頒下“軍憲十條”,軍士們必須遵守,內容是:一、軍中喧譁;二、軍中虛驚,妄言禍福,以搖動軍情;三、臨陣聞鼓聲,見指旗而佯為不聞不見,逗遛不進;四、臨陣見止軍之旗,聞止軍之鑼而不止;五、聞退軍之鉦而強不退;六、防直不勤,或熟睡不守,離伍潛回;七、耽惑女色,私放妻黨,而不當軍役;八、賣放軍人及影蔽而不著軍籍;九、以私好惡而顛倒人之功過;十、與眾不和,奸惡偷盜。

以上十條,犯者斬。

在教育方面,在地方各府路設學堂,教授儒學。令地方參加科舉,文武官員須經科考,文官考經史,武官考武經,以招攬人才。而佛道人士,亦須經過自己所屬宗教的經典考試,合格的可作僧侶或道士,不合格的勒令還俗。

在土地方面,仿效北魏孝文帝改革,設立均田法,緩和貧富不均;鑑於豪族佔有過多田土,於是制定均田法,將公有田地分給上自官員,下至老弱孤寡之人,以放緩貧富懸殊的現象,讓各階層的人都有田可耕。

這些改革得到安南民眾擁護,一般的豪族也不是很牴觸。于謙執法公正,陳遠也親自下田勞作,感染了安南民眾。

安南打仗多年,幾乎各地民不聊生,田土荒蕪。陳遠一面建議朱高燧令從附近國度購來種子,發放百姓耕種,同時建議朱高燧上奏朝廷,請求減免賦稅,朱棣當然一一應允。

如此三個月過去,黎利被包圍的垂頭喪氣,多次試圖突圍,都被明軍殺了回去。城內糧食逐漸減少,黎利就搜刮百姓,藍山百姓怨聲載道,紛紛開始思戀明軍。

對於百姓來說,才不管誰來統治,有飯吃,有土地耕,他們就跟誰走。

此後,不斷有百姓悄悄逃離藍山,黎利怒不可遏,對百姓嚴加管控,發現逃跑的處以極刑,極其殘忍,然後示眾。

苛政猛於虎,在城內是死,外出說不定還有出路。一些百姓和士兵還是不斷的逃出去,歸順明軍。

明軍既往不咎,一一給予優待。

又過了一個月,黎利城中已經不到五千兵馬。人心渙散,黎利生性猜忌,已經殺紅了眼,失落、暴躁、嫉恨,全部湧上心頭,他的部下,稍有不順,就被他暴躁的砍殺,有的令人剁成肉泥,就連功勞顯著的陳元扞,也被他殺死,他誰都不再信任,恐怖的氛圍一直籠罩藍山城。

陳遠久等著決戰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