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藍山城。

包圍了藍山四個月,改革初步完成,民心安定,陳遠才決定發起總攻。

戰爭,是為了和平,而不是為了爭奪土地。如果只是用大軍打下土地,民心不歸附,得不償失,朱棣從永樂初年拿下安南,深深陷在裡面。差點把大明財政都拖垮。

所以歷史上後來朱瞻基父子不得不放棄安南。

陳遠改變大明,就從現在開始。

朱高燧摩拳擦掌,這次無論如何也要上陣,李英一直沒有立功,也數次請戰。

看萬眾一心,陳遠排程完畢,於永樂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發起總攻。

二十門大炮齊鳴,很快就在城的北面轟出缺口。

明軍一擁而上,殺進城去,城中一片狼籍,許多竹木結構的房屋,燃燒著熊熊火焰,到處是明軍追殺的聲音,藍山瀰漫在一片硝煙之中。

永樂四年,成國公朱能病死後,英國公張輔替代徵夷大將軍一職,管治三軍,過了些時日,永樂皇帝下旨,張輔立發兵,直撲安南之境。然後輕鬆拿下安南。永樂七年,改安南為交趾,這是一徵安南。

現在陳遠他們是三徵交趾。

陳遠很清楚,自己年紀輕、威望淺,所以他才要求朱高燧掛帥,立下這功勞,為以後的事做準備。值得欣慰的是朱高燧對自己確實言聽計從,他甚至有種錯覺,朱高燧似乎比朱瞻基父子更適合當皇帝。

幾個月來,雖然之前多次打勝仗,他還是認真蒐集有關安南的一切軍政經濟情報、複雜的山川地理形勢、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

國家大事不是兒戲,他們遠離中土而來,必須考慮到當地民眾,人文山川地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目前來說,在中南半島,只有哀牢與明朝關係不太好。其他國家,由於鄭和的出使,一直保持和中土的良好關係,不斷派遣使者去中原學習。

“大王,明軍已經進城了!”親衛把訊息報告給黎利,黎利頭髮亂糟糟的,像一頭發了瘋的獅子。

“不可能,不可能!”

從明軍發動攻擊,不過半個時辰就進城了,這個速度,出乎黎利所有人的預料,一時驚慌失措。

“我們是安南人,已經立國七百年,決不能再受明狗奴役!”黎利聲嘶力竭的喊,兵力不夠,他們組織百姓參加防禦,可早已失去民心。百姓要麼逃走,要麼碰到明軍就投降,甚至幫助明軍襲擊黎利。

看著士氣低迷的手下,一副不願再動手的樣子,黎利憤怒的咆哮著:“殺,給我殺,不聽號令,殺無赦!”

然而,沒有任何用。

沒誰再聽他的號令!

殺人誅心,讓黎利成為孤家寡人,這才是陳遠要的效果。

洛水這邊路上,黎利這幾個月沿岸打下無數木樁阻止明軍登岸,同時利用他們擅水戰的優勢,重兵雲集,意圖在水上予明軍以重創。

這次守在洛水岸的是金順,朱高燧帶領費將軍和李將軍從藍山出發的,金順得到命令,原本就沒有打算進攻,只是守。把黎利想在水上突破的軍事瓦解。

黎利多日不得人心的操作,許多文官武將更是完全放棄了抵抗,反而加入了明軍的隊伍,文官們幫助明軍管理好土地人口表冊,武將則率部起義,利用他們對藍山城的瞭解充當明軍前鋒,大明軍隊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