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是,安南百姓給明軍送來了近百隻小漁船。這百艘小漁船一次僅能載八百餘人渡河,雖然是少了點。但是隻要渡過深水區,其他地方都能徒步過去。

同時也印證,楊溥的收買人心收到了效果,黎利不得人心,明軍擁有敵方所沒有的民心。

北面,黎利把重兵佈置在那裡。陳遠只是把三千騎兵還有弓弩手十五門火炮隱藏在北面,和地方部隊一起放在那裡,暫時不打算進攻。

黎利佔有地利,藍山和至靈山南方是高山,城內糧草儲藏極多。他們又擅長水,如果從北面攻擊,黎利從東邊出擊,明軍就會腹背受敵。

而且明軍長途跋涉,補給困難,不能打持久戰。因此陳遠定下從東面佯攻,北方實攻的方針。

他們的目地,必須擒殺黎利,否則後患無窮。

朱高燧帶著陳遠等十幾名護衛,騎著戰馬,開始在四周觀察地形。

大軍駐紮的地方是一塊較高的坡地,中軍正在坡頂,四周的地勢起伏不大。對面地形開闊,黎利修築層層堡壘,要打過去不容易。

陳遠駐馬立於洛水東岸,遠眺著河西,河的西邊數十里內也是較為開闊的緩坡。對面暗哨查探,還有士兵在修築工事。

在黎利的軍隊看來,明軍的人馬根本無法渡河作戰,渡河作戰如果領軍不當,就是兵家大忌,如若強渡定會有一大半軍士把生命永遠留在這洛水之中。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樊忠是個好獵手,知道晚上的可怕,道:“王爺,少爺,時候不早了,再不回營就不安全了。”

陳遠認同的點頭,要是對面趁黑殺過來,幹掉朱高燧,那就敗局已定了。遂道:“王爺,我們先回去吧,再詳談作戰計劃。”

朱高燧點頭,打馬回營。

————

至靈山城中,黎利和一眾首腦,摟著美人,喝著美酒。

案几上,都是美酒佳餚。筷子雜亂無章,美人兒衣裳凌亂。

陳元扞皺眉道:“大王,明軍官軍已經到達,領頭的可是朱棣的三兒子朱高燧,聽說很勇猛,把我們包圍起來了,我們應當想辦法才是。”

黎利不以為意,笑道:“怕什麼,我們已經斬殺了明軍幾個大將,他們遠道而來,疲憊不堪,他們補給跟不上,要求速戰速決,而我們城中的糧食,可以吃上一年,只要他們糧草不足,咱們趁勢出擊,打他們個落花流水。”

範文巧點頭道:“大王說的是,你看,他們在東面造船,想強行渡河來攻我們。這朱高燧就是草包一個。等他們擊敗他們,咱們就開國立法,再也不聽中原驅使。”

“對,開國立法!”

殿裡鬧哄哄的,黎利乘興道:“好,範統領說的是。嘿嘿,咱們也不是吃素的,大家吃好喝好,今晚,咱們就給明軍點顏色。”

陳元扞奇怪的望向黎利。

黎利冷然道:“明軍遠道而來,不給他們點見面禮,也太對不起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