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月的行軍,總算抵達安南。

沒有導航,還有糧草淄重,全靠人力和馬力。難怪以前打仗老是設伏擊取勝。

就算名垂千古的飛將軍李廣,在同衛青霍去病出徵匈奴的時候,倒黴催的迷了路,遇到風沙,連匈奴單于就在幾百米開外都沒發現。

其他人都有斬獲,唯獨李廣什麼都沒,衛青來問罪,他說:“我都六十歲的人了,豈能讓一個豎子問罪。受這樣的羞辱。”於是拔劍自殺了。

資訊不發達的古代,佔有地利真的很重要。

抵達安南,大軍駐紮在距離至靈山以東二十公里處的一塊坡地,四周平坦,視野開闊。與黎利的大軍對峙。

黎利在永樂十六年在藍山背叛明朝,不久,得到豪族阮廌的歸附。自稱平定王,在洛水(今清化省錦水)誘敵深入,擊敗明軍,又攻取至靈山。於是以藍山、至靈山為據點,傭兵一萬,對抗明軍。

其實除黎利外,還有潘僚、鄭公證、黎餓等叛軍,太弱小,部隊不到二千人,維持不久,便被明軍所擊破。

黎利斬殺明軍幾員大將,一時聲勢浩大,許多安南叛軍紛紛聽從他的領導。所以到了一萬人。

行軍的這些日子,陳遠騎著一批棗紅色的戰馬,每天跟隨著朱高燧的左右。

還有袁彬,陳遠建議朱高燧帶上了錦衣衛。錦衣衛的斥候情報能力,比普通部隊強上不是一星半點。

當然,董明況陳遠沒讓他來,這貨狐假虎威還行,上戰場丟了小命,怎麼跟老婆交代。袁彬也只帶了一百錦衣衛。

袁彬對陳遠苦笑:“陳兄,你把我偏得好苦。”

陳遠知道是在大婚前,天天酗酒,然後瞞天過海的事。袁彬已然倒向朱瞻基,兩人各為其主,所以陳遠不得不連他也忽悠。

畢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兩人哈哈一笑,又談笑自若了。彷彿從來沒有發生過。

一路之上,袁彬細心觀察。以他的過人的眼力與聽力,抓住兩名混入軍中的奸細。奸細被抓之後立即吞服毒藥自殺,沒有留下一點線索,證明黎利領軍不簡單。

到了安南,陳遠多次對朱高燧提過明軍興師遠征,不佔地利,得求占人和。官軍是正義之師,必須嚴格軍紀。對於擾民者一律不得輕饒。

初到安南,一名守備與三名軍士強暴了一名村姑。朱高燧決定責打各四十軍棍罰餉半年處理。

但陳遠和于謙兩次進言,對於士兵杖八十,守備斬首示眾。最終朱高燧採納意見,還賠償了苦主白銀百兩。

這一舉動獲得了安南民眾的擁護。楊溥已經貼出公告,給百姓分田地。對於小地主,只要順從明軍,予以優待。對於叛軍,除主要賊首不赦,其他叛賊,棄暗投明的無罪,殺賊寇的以軍功論賞。

大軍加上地方部隊,共計三萬,駐紮分為三個部分。

朱高燧坐陣中軍大營,參將費瓛和參謀于謙率本部駐於中軍左右五里。參將金順率地方部隊駐紮在北面,對黎利形成半包圍。

根據探馬來報,這附近百里內均無大橋可通行。上游與下游水道雖然較窄,但水深激流且兩岸是懸崖峭壁,大軍根本無法通行。現在大軍駐紮的正東面面便是這洛水最寬闊平坦的地方。

河面水流平緩,兩岸地勢起伏也不大。不過現在是五月中旬,汛期,河水暴漲。水面寬達二十多丈。

經過商議,朱高燧便調出五千人開始砍伐木材與毛竹製造渡河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