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一章 朱棣教導孫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呵,天下官員,幾乎一個樣兒,朕罰得完麼。只要他們還在為大明辦事,朕就還得用他們。你是朕的孫子,所以才對你說這些。”
朱瞻基感受到爺爺的關懷維護,對他的寄予厚望,不禁為之動情,眼圈兒一紅,低低地喚道:“皇爺爺……”
朱棣拍拍他的臂膀,嘆道:“先皇修大明律,立下皇明祖訓,就是為了子孫後代治國有方向。朕以前的刑律過於苛重了些,重用錦衣衛,是為了平息靖難之時的反對者,法律太重了刑罰必然氾濫,吏治太嚴了則施政必然苛薄,百姓們要手足無措了。朕主天下時,正當收拾靖難亂世,又要重新確立我們這一脈的權力,名不正則言不順,朕不用酷刑,那些酸儒就會只認朱允炆正統,哼,他算什麼正統,不過是我大哥的一個庶子罷了。還有倚仗靖難的功勳恃寵而驕,不法者太多了,所以刑不得不重,如今懲治貪官汙吏已見成效,下西洋擴大大明國威,韃靼臣服,順天府也要修建好,天下穩定了。等我把瓦剌掃平了,你就坐鎮順天,治理平世,刑法當輕,多施仁政。把天下人才收為己用,朕也就能含笑九泉了。”
朱允炆並不是嫡子嫡孫,而是嫡子庶長孫,所以他本來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
前太子朱標一共生了五個兒子,皇太子妃是鄭國公常遇春的長女。這位常氏生了兩個兒子,長子朱雄英,八歲早夭,次子朱允熥,這是嫡長子嫡次孫,第一順位繼承人。按照傳統禮制,繼承人的順序是嫡長子嫡長孫嫡次孫嫡次子,所以真正的繼承人法位順序,朱允熥應該排在他二哥朱允炆的前面。
但是朱允熥當時太小,才學有限,表現過於平庸,朱元璋自己當時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他不能不考慮主少國疑的問題。再說朱允熥的親姥爺是常遇春,舅姥爺是藍玉,鄭國公常茂是他大舅,開國公常昇是他二舅,一旦這個年紀小,才幹又平庸的孫子做了皇帝,天知道會出不會出現外戚專權的局面?所以幾乎未做任何考慮,朱允熥就被他否決了。
這時候,在朱標過世時悲痛欲絕表現殊異的孝順孫子朱允炆就進入了這個遲暮老人的視線。
父親死了,朱允炆當然傷心,弄得形銷骨立,三日不食幾乎氣絕。漸漸的,他就被立為皇太孫。
雖然不是嫡長,可是是朱元璋指定的繼承人。所以朱棣靖難成功,大臣許多都對朱棣不屑一顧,方孝儒寧願誅十族也不認同他。
朱瞻基連忙應道:“是,孫兒記下了。”
朱棣頷首道:“嗯,你退下吧,朕有些乏了,歇息一會兒。”
“孫兒遵命!”朱瞻基示意侍衛拿來一個抱枕和毯子,讓爺爺斜躺在枕上,蓋上毯子,掖了掖毯子角,躡手躡腳地退了出去。
————
“臣陳遠,謝太子殿下厚恩。”陳遠佯裝很感動的樣子,朱高熾在收買人心。為什麼不見自己,他也明白,現在自己在那些太子黨眼中就是趙王的人,朱高熾不得不考慮他追隨者的情緒。對於陳遠,他又想拉攏,朱瞻基對陳遠不感冒,其他兒子還小,因此讓太子妃接見。
“家裡所有什麼困難,就來找我,你在三叔身邊做事,為陛下辦事,勤勤懇懇,太子也時常唸叨呢。”太子妃面帶笑容,讓人如沐春風。
她的話裡,不僅僅是稱讚陳遠,還有暗中敲打陳遠,讓他找好隊站。
其實張氏很有政治能力,要不然怎麼才跟朱高熾結婚不久就得到了朱棣的高看,稱讚為大明未來的國母,而且在朱棣前周旋,保朱高熾地位,後來朱瞻基去世,也是她管著後來的孫皇后和朱祁鎮,才不出事端。她一過世,孫皇后太封自己的親屬,朱祁鎮放縱自我,才出了土木堡之變。
歷史上,蘇妲己,驪姬,都被描述成禍國殃民的女人。還有後來的孫皇后,嫵媚作態,被稱為一代妖妃。陳遠沒有見到過現在還是太孫嬪的孫氏。但他覺得,其嫵媚樣貌絕對不會超過當前的太子妃。
不過太子妃很能壓制自己的喜怒哀樂,妖而不亂,有國母的風範罷了。
陳遠再次感謝,太子妃轉達太子的意思,賞賜了錢帛。
從太子府出來,前所未有的躁動不安。這太子妃,太禍國殃民了。也是,未來的國母,模樣自然是舉世無雙的。雖然太子妃很刻意的壓制,陳遠也感覺得到她心中的壓抑。朱高熾好色,身體素質又差,太子妃虎狼的年齡,得不到雨露,慵懶中,嫵媚無邊。
陳遠回到家裡,晚上興致勃勃,董明燕也有意逢迎,郎情妾意,不需多說。
三天內,他們幾乎膩在一起,樊娘子時刻盯著董明燕的肚子。
搞得陳遠很尷尬,哪有那麼快的。董明燕還是未成年,他並不想讓他那麼早懷孕,都是有意剋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