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心就是這樣,他想怎麼樣,就是不告訴你,所以伴君如伴虎,猜中了就好,猜不中,免不得一頓斥責。斥責還是輕的,罰俸丟官也有可能。

他們把增加一個非官員身份隨行的意見給了朱棣,朱棣果然欣然同意,就是這個非官員的人選,楊士奇推薦福建李騏,他是江南才子,有很高名望,先去歷練一下,來年中進士也好重用。

朱棣又沉著臉,顯然這個人選他不滿意。

他們又推薦了幾個人,南京有名望的鄉紳,錦衣衛,甚至連剛直的于謙都推薦了,朱棣還是不同意,斥道:“連個人都推薦不出嗎,回去好好想,朕明天要答覆。”

這可急壞了幾個大學士,商量來商量去,就是找不到比他們更有資格去陝西的人。

蹇義回到家裡,也是茶飯不思,一個人關在書房,把適合的人一一在腦中過濾,還是想不出比李騏與于謙更適合的人。

蹇怡璇來見父親,問清楚情況,忽然笑了。

“為父都要焦頭爛額了,你還笑。”蹇義惱了。

“我笑父親聰明一世,怎麼就忘了一件大事呢?”

忘了什麼?蹇義茫然不知所以然。

“半個月前,陛下在金陵詩會,稱讚了誰。”

蹇義苦笑道:“你說這個,我怎麼會忘,可是,你不知道,那個陳遠在秋圍中的成績。”

蹇怡璇奇道:“怎麼了?”

蹇義面色古怪:“要是文章差一點也就罷了,他啊,三場考試,交了三場白卷。”

蹇怡璇呆了,耳邊彷彿聽到了烏鴉的叫聲。是真的他說的才學平平?還是不屑於功名,既然不想考功名,那又為何進考場,她突然很想去問他。

“陛下用人,不拘一格,陳公子不能寫文章,未必不能為陛下解憂。如今已被陛下否決了多人,多提一下陳公子,倒也無妨。”

蹇義被女兒的話打動,她就是自己的智多星,作為局外人,她往往能夠一語中的,以前幫自己解決很多難題。

當蹇義把陳遠的名字報給朱棣的時候,朱棣只是淡淡的說了兩個字:准奏。

蹇義和楊大學士幾乎一頭栽倒,他們費心勞神一天一夜,所有的名流才子都舉薦了,陛下都不滿意,最後提名的簡直不算才子,朱棣居然同意了。楊士奇有心反駁,蹇義小聲道:“陛下決斷,自有深意,情況調查,在於御史,陪同的人,無關緊要,東里就不要弗陛下意思了。”

楊士奇想想也是,於是擬旨,鄺埜任陝西副按察使,江寧陳遠隨同,赴石州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