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者,墳也,斜者,古為宮人之墓。冢斜古村相傳乃是夏王朝開國元帝大禹王的“禹妃”及後來越國王族宮人的陵墓所在地,禹王的一支後裔在此聚族成村,也是後來的早期越國初都,冢斜村名也由此而來。此地四周環山,北有秦望,南有龍山,西有象鼻,南有轟溪。舜江從村北來,環繞村東而去。

冢斜餘氏先祖大禹,開創姒姓一族,後由禹王三子餘(註釋1)衍生出餘氏一脈。村中八成以上為余姓,餘氏是大禹的後人,相傳大禹有三個兒子,三子名罕,賜姓為餘,有幾年塗山氏之意。整個古村,背靠大山,倚山坡而建,一條溪流環村流淌,小溪外是大片農田,南面也有青山屏衛。舉目四顧,端的是銀裝素裹,風物相宜,令人眼前一亮。

村口不遠處便是餘氏宗祠,它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坐北朝南,有前後兩進和東西看樓組成,內建一個古戲臺,建築考究,雕飾華麗,宗祠門口樹立旗杆石,石裡嵌著兩根高大的旗杆,修長挺拔,直衝藍天。祠前有照壁,一面寫的是“本支百世”,另一面“源遠流長”,是典型的祠堂格局。每年農曆十二月十六是村裡就會在這裡舉行祭禹大典。

宗祠有前後兩進,為四合院格式,祠堂前廳後面即是戲臺,兩側為看樓。祠堂建築也極其精美,格調典雅古樸,磚牆石柱,牛腿上雕刻著各式人物和獅子,造型獨特,惟妙惟肖。正廳後壁為神堂,掛著明代狀元兵部尚書餘煌、清代河南布政使餘柄燾,因其恩科殿試第八名,故稱其為八 老爺,以及民國時北京市長餘晉龢等餘氏先賢的畫像,廳上有“明德堂”、“保厘東土”等匾額,這些古物儲存下來已屬不易。

我們幾個一路村外的石彈路慢慢地走進來,沿途許多老宅院錯落排布,彷彿一下子從現代穿越到了古代。

我見這古村的佈局,不由自主地從衣服裡掏出了羅盤,對著羅盤端詳了許久,說道:“兩邊有抱,後面有靠,前面有照,照中有泡,確實是個風水絕佳的所在,像這樣的地方,全中國估計也找不出十個。”

兩邊有抱,表示左邊的青龍及右邊的白虎兩邊都有山環抱,因為“藏風聚氣為真穴,風吹氣散壽丁究”,好的山是左右兩邊有環抱是有情也能聚氣。後面有靠的意思是指後玄武的位置,也是靠山的位置必須靠山面水,高處為山低處為水。在風水之術上稱屋宅的前面為明堂,因此前面有照表示明堂非常開朗。照中有泡,泡者表示水氣,也就是靠山面水的意思。

冢斜古村的選址在青山環抱,綠水環繞之中,體現了風水思想精要所在的理想人居環境。村落邊界清晰,村內水系、道路格局都與風水之理完美融合。絕大部分建築的朝向均為坐北朝南,整個村子建築中分為南北兩大部分,村落裡的古建築是以起源屋為中心,逐步向四周擴散,這也正從建築佈局的層面印證了起源屋的傳統格局。村內迴旋通暢,道路四通八達,古村建築也隨之被分割成數個長條形的單元。

古村建於小坡地上,這種村落建築的選址方式,具有可避免洪澇和颱風災害的優勢,另外,造者透過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充分利用自然落差,在村中建造了密如蛛網的排水溝和數座井塘,這不僅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生活設施,而且還在消防和防洪方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哎呀你又來了,臭顯擺什麼呀。”陳梓玥瞪了我一眼。

“我說的是實話,也只有這麼鍾靈毓秀的地方才能生養出倩姐如此美麗聰慧的女子。”

“哎喲,表少爺,你今天這是怎麼了,誇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哪裡哪裡,我這不是初到寶方,還請主人多多關照才是。”

“好說好說。”

風水之術對建築物的正前方也有另外一種要求,“前面有案值千金,遠喜齊眉進應心,案若不來為曠蕩,中房破財禍相侵”,意思是指明堂雖然要開闊,但是在明堂的一定適當距離處要有一棟建築物或高低適中的山做為一個緩衝。

雪花從銀灰的天空悠悠地飄下,像滿天白色的蝴蝶在迎風飄舞。地面上鋪滿了雪花,遠遠望去,宛如一片銀白色的海洋。而從古村的道路上往山外看去,群山莽莽,如原馳蠟象,寒風一吹,林木舞動著高大魁梧的身姿,如銀蛇舞動。

“好美啊。”陳梓玥不禁感慨了起來。

“以後我在這兒蓋個草房安個家你看怎麼樣”

“去死,要住你自個兒住,我們娘倆才不陪你。”

走著走著,便看到前面出現了一個灰牆黛瓦的建築群,稱為“八 老爺臺門”。此宅院佔地極大,屋宇眾多,光屋前精雕細刻的臺門就有三個。中間那個最大的臺門是專門供官員進出的,一般人都走左右兩個臺門。中間臺門兩側各豎立一塊旗杆石板,上有“恩科·道光辛巳”字樣,這記載的乃是“八 老爺”高中進士的榮耀。

雪,仍然不停得下著,像珍珠,晶瑩剔透,像鵝毛,紛紛揚揚,像天空中的小精靈,調皮可愛,像柳絮揚花,從天而降……

“琪姐,到了,這裡就是族長家。”許倩說道,“近日冢斜遭受侵擾,族長在家中抑鬱成疾,我們直接進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