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制裁(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正要動身找你。你風風火火就跑過來,兩句話沒說完就給你摁到床上……”蘭陵羞澀的輕輕踢我幾下,“剛還納悶呢,這人忽然轉了性子。”
“最近發育,你不懂。”胡亂敷衍幾句,“看來吐蕃人清醒過來了,這往後花露水生意做不做得成還是兩可。”
“這到不操心。不過短期內那邊的確要艱難一陣子。不光是花露水,瓷器甚至紙張都有限制。好些利潤大的東西如今……”蘭陵懶洋洋起身拿了份邸報。“如今缺糧食,從意思看。那邊已經察覺這次饑荒與我朝有關,已經禁止捕殺那種鳥了,連續幾個月都沒收多少鳥嘴。”
“人家又不是瓜子,就算不明白其中道理也不會讓你為所欲為。現在只能走私,相對來說走私地利潤高點吧?”
“不見氣,打通關節上需要的花銷不少,銷量也比不上以前,”蘭陵拉上來個方凳,將一打賬本放上來,“你少動,又不是你家帳。”
“不希罕。”撇撇嘴給手裡賬本扔凳上,“這幾年你內府沒少掏人家吐蕃錢財,算光花露水上我都能大約算出來你地收益,加上雜七雜八地奢侈品,在八百萬朝上說話。”
“也就這麼多,”蘭陵翻了賬目查詢,“吐蕃一年進項也可觀,向我朝售賣不少貨物。若不是吐谷渾一役傷了元氣,泥象城以南早就被吐蕃移平了。細作回報的清楚,吐蕃人早打算從南邊出雪山峽口過佛陀河攻佔珈業一帶。”
“天竺?”地名很陌生,從方位上大約能判斷出來。“吐蕃人長本事了,也不知道咋翻過山去地。”
“聽說是峽口,不用太翻山,我也不太清楚。”蘭陵擺擺手,“有過去的人,聽過些風俗。從說法上都不算國家,你一塊我一塊的,以吐蕃人地戰力或者能得手。”
“哦,那地方人估計不行,幹不過吐蕃。想想佛教從那地方傳過來也不容易,玄奘法師當個寶貝的跋涉過去拿幾本經書……”
“胡說。”蘭陵使勁踢過來,“和你一扯就遠,打不打和尚和咱有什麼關係?花露水作坊你也別發愁,劍南那邊不愁銷路,價錢自然要底的多,內府一直沒有在劍南道售賣就是怕吐蕃人鑽了空子。”
“沒知識吧?堂堂公主說這話也不怕別人笑話,誰給你說天竺就只有和尚?”鄙視一眼,搬過蘭陵腳腕撓了把,“劍南那邊先不著急賣,限制咱商品也是暫時的,等談判時候就給這條加上,反正是他們著急和談。咱漫天要價。”
“也沒那麼容易。”蘭陵搖搖頭,“人家就是收兵回去,咱也無可奈何。現在就是藉著吐蕃內鬥才能坐收漁利。他們現在缺糧食,糧食……”好像想起了什麼,支肘沉吟許久才問道:“給他們種子麼?就象給我的那種?”
“啊?”蘭陵這話讓我吃了一驚,匪夷所思。“說明白,不說清楚我就去衙門告你裡通外國。”
“呵呵……”蘭陵仰臉嬌笑,“不知道那種鳥多久才能緩過勁來。既然人家吐蕃已經禁止捕殺了,往後就是有也不好收。他們缺糧食,按這麼看今年收成應該不高,若兩方撤軍,人家內鬥分出了勝負,不出十年又是個禍患。他們青稞不知道是怎麼個種法,若三兩年後就壞了產量的種子……”壞壞的朝我眨眨眼,“這一年豐收能補上年的虧欠就不錯了。再豐收一年就忘乎所以地強行推廣,到第三、四年連續兩年沒收成,再大地國家也得分崩離析。”
“哦,”換我朝蘭陵踢了兩腳,“先不說成與不成。光你這想法就夠缺德的。”
“別打,”蘭陵笑著躲開,從賬本下抽了個吐蕃地域圖攤開在眼前,上面將吐蕃主要農作物按地域細緻的標誌出來。“從與吐蕃通商就開始規劃這個。你看,吐蕃那邊也不全是青稞,有好些地方都種植麥子、高粱,以青稞為主罷了。”
“你什麼打算?”蘭陵計劃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不過既然有了這麼清楚地作物分佈,往後禍害起來就容易的多了。
“你別急,事關重大,也不是咱倆能商議做主的。現在有了這個想法就儘量收集這方面的資料。你是農學少監,儘量私下裡找懂行地問問清楚。”蘭陵合了地圖,“花露水作坊的事你別操心,內府已經有人過去溝通了,以吐蕃現在的底氣,一意孤行吃虧的是他們。”
“不一意孤行也沾不了光。你這話我先放心,不過適度減產還是必要,記著咱有合同。你若完不成合同上的銷量。我就扣留你的預付擔保金。”
“合同上的事自然依照合同辦,”蘭陵無所謂的轉轉手腕。怪聲道:“關鍵是今晚你若再不回去,倆夫人就能在家裡開道場咒我這狐狸精。”
還好,道場還沒支起來,披星戴月趕回來時穎正在咒人,不是蘭陵,是老四。劍南地訊息讓穎很不爽,老四成為埋怨物件,對這點老四已經習慣了,一個咒一個吃,反正如今家裡西瓜多。
既然蘭陵給了準話,有支付的擔保金墊著能多少能挽回點心情,趁了二女老四洗澡的空擋問道:“內府那筆錢真能落咱家手裡?”
“有合同,他賣不夠自然是咱家的。哦,咱和陳家的。”我提醒穎不要在錢財面前突發健忘症,下來嘛,著重欣賞穎地表情。
“可錢在咱家…”穎絞著手指很為難,“有點捨不得。”
“小心老四和你斷絕姊妹關係。”穎的表情太有意思了,看的笑。“該咋就咋,沾便宜地時候還沒到,再等幾年。”
就和蘭陵說地一樣,吐蕃人著急,急不可耐。吐谷渾人依舊有條不紊的收復著失地,大唐帝國地火器實戰測試仍在繼續,吐蕃第二撥使節團已經到達長安。據可靠訊息,兩個使節團有不同之處,上次吐蕃大相派出,而這次卻是吐蕃國王的親信。
看來吐蕃國內矛盾在加劇,前線戰局左右著吐蕃朝局勢力的演變,這就更不好談了,談妥一方,另一方概不認賬也是麻煩。唐政府面臨一次艱鉅的外交考驗,即要把復仇心切的吐谷渾拉到談判桌前,又要選擇吐蕃能保證談判結果的有效勢力,還不能讓有效勢力在吐蕃國內發展成絕對勢力,談判結果直接影響到唐帝國今後國際政策走向。太深奧了,外交這東玄機太多,即便是打勝了也不那麼輕鬆,大夥都在頭疼該怎麼應對地時候,李義府勇敢的站出來主動請纓負責三邊會談。
誰都沒想到這多年的老滑頭有這份勇氣,我也沒想到。按崔彰的話說,李大人抱了破釜沉舟的決心。
看來老李日子不好過啊,經過清洗再清洗,雖說上次的事件清流也蒙受了損失,可畢竟比新崛起的李、許一派根基要紮實許多。辦好了,力挽狂瀾,重震聲威,辦不好,那就……
多方勢力糾纏,怎麼讓吐谷渾覺得不吃虧,又能讓吐蕃接受聯軍開的價碼情況下保持國內不發生激變;還得照顧軍方地利益,老少將領們地意願都要照顧到;最要緊的不能讓當今聖上失望。這麼複雜地和談在歷史上為數不多,可參考的模式幾乎沒有,老李很被動啊。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