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市場的冷與熱(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知道,自己差不多把對方說服了!
……
在西島宗太不斷挖人構築渠道網路的同時,《雪國》一書限制銷售帶來的後續反應,卻影響了到了不少人。
從東京到北海道,從京都到大阪,各地的讀者們都買不到這本書。
有人甚至一天跑了10家書店,都只能聽到沒貨的訊息。
按往常來講,如果只是少數讀者反映沒貨的話,書店這邊也不會太刻意追究訂貨的問題。
但《雪國》一書卻因為大量的曝光,頻頻登上了報紙新聞,並獲得許多書評人的一致好評,以至於很多讀者饒有興趣,並打算買來看看。
在許多書店,一天下來過來問的人可能有30多個。
這可不是個小數字,畢竟以霓虹國民不願給人添麻煩的個性來講,很多讀者轉一圈若發現沒貨,可能就直接走人了。
連帶著會認為這家書店的書不夠齊全,甚至打算下次都不會再來了。
所以許多書店不得不被迫給東京出版販賣和霓虹出版販賣兩家經銷商打電話,甚至有兩天把電話都給打爆了。
但最後得到的回饋統統都是對不起,目前還沒有貨!
在這個期間,一些店裡有書的書店,無疑就成了“香餑餑”。
以東京都為例,像與蔦屋書店直接簽訂直銷的一百多家實體書店,在4天的時間裡,直接把《雪國》的庫存的傾銷一空,並獲得了大量的新增客流。
而其他沒有直銷合作業務的書店,就只能眼巴巴看著客流帶走。
不過在部分“有心人”的提醒下,東京都的其他書店,也分別一個個找上了蔦屋書店,希望能建立直銷業務。
到了12月底的時候,東京都內800家書店(差不多東京都一半左右的書店),就已經透過直接聯絡蔦屋書店要求訂購《雪國》,且每家書店的訂貨量從50本到400本不止。
單這批訂單,《雪國》就賣出了8萬冊。
不過讓人有些失望的是,東京都之外的各地書店,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訂單。
畢竟在這些外地的書店老闆看來,如果沒有經銷商作為金融中介的話,他們得先跑到了東京都,交了一筆訂貨款給蔦屋書店才可以獲得這批書。
如果只是訂購100冊以下的話,可能來回路費都與淨利潤相當了。
除此之外,東京發到外地的物流成本都很昂貴,所以如果是直接訂貨的話,可能書店方面還得自行承擔運費。
然而雖然成本昂貴,但書店也不能透過提價來把成本轉移給讀者。
畢竟書店是實行委託定價制度,即全國書店都必須根據出版社的制定價格來銷售。
在這些顧慮下,東京都外的大多數書店經營者,都認為找蔦屋書店購買《雪國》是個虧本生意,所以也沒有了去找蔦屋書店的興趣。
到了12月最後一天的時候,蔦屋書店在霓虹全國的商業版圖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塊。
一邊是熱火朝天的東京都本地市場,已經可以徹底甩開東京出版販賣和霓虹出版販賣這兩家,來形成自己的銷售網路,完成了初步要求。
另一邊是反應平淡的外地市場,只有近東京都的幾個城市,才有一些諮詢電話或訂單發來。
但到了1月初的時候,已經挖來部分人手的蔦屋書店,針對外地市場,開始了進一步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