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三章 經銷商帶來的意外(第1/2頁)
章節報錯
面對秋原悠人擔任社長的邀請,西島宗太猶豫了許久,最後還是答應了下來。
因為除了社長的身份外,他還可以根據出版社的業績,在年底獲得一定的乾股分紅。
緊接著,西島宗太接替安久津剛一成為社長、淺野愛子擔任副社長的訊息就被出版社的所有員工所知悉了。
而“安久書店”改名為“蔦屋書店”的訊息,反倒是沒多少人關注。
西島宗太畢竟是市場部原先的部長,他擔任社長的訊息,也很快被大多數人員工所接受。
只是淺野愛子擔任副社長一職,反倒是讓不少人浮想聯翩,懷疑了起來。
秋原悠人並沒有打算出面解釋的想法,他只是讓西島宗太儘快和淺野一起安排好出版工作,並剔除掉原先安久津剛一的“心腹”,比如原先的財務、人事負責人。
緊接著,新的蔦屋書店出版社,便開始快馬加鞭忙起了《個人的體驗》這本書的出版工作。
因為這本書的字數較少,所以一週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校對、排版、印刷、封面設計等等工作,並準備初版6萬冊並予以發售。
不過在正式發行前,卻遇到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
週一下午,蔦屋書店的三樓會議室,氣氛非常壓抑。
在會議桌上,秋原悠人坐在主位,低頭翻閱著一份西島宗太送上來的資料。西島宗太坐在旁邊,而淺野愛子、佐竹真紀等人坐在下首。
這是一場內部的小會議,主要任務便是探討初版的銷量問題。
秋原悠人沉著臉放下資料後,用聽不出喜怒的聲音說道:“西島社長,經銷商那邊的進貨量只有原先的一半嗎?”
對於霓虹的書籍流通來講,經銷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
換句話講,大多數的出版社和書店,往往只與圖書經銷商打交道,而模式則是“出版社一經銷商(圖書交易公司)—書店”。
這個模式誕生的原因,是因為霓虹市場每年又近50萬種圖書、3000多種雜誌流通。對於一些書店和出版社來講,單獨去找對方合作是非常困難的。
而且因為成本的原因,在不斷地發展中,經銷商體系逐漸形成了2大壟斷企業,即東京販賣和霓虹販賣兩家公司。
西島宗太有些心虛,畢竟是他擔任社長後第一個處理的工作,結果就出了這個紕漏。
不過他還是實話實說道:“是的,東京販賣提出訂購3000冊,而霓虹販賣提出訂購7000冊,與之前想比都下降了不少比例。”
“他們的理由是什麼呢?”
“兩邊負責人認為《個人的體驗》是傳統文學,銷量肯定有限。”
秋原悠人聽完後沉默了,這無疑只是一個藉口。
在此之前,自己的《雪國》也是傳統文學,並且賣不錯。而且在當時,他們也沒有因為什麼傳統文學的說法而降低採購量。
而這一切發生在自己收購安久書店後,也未免太巧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