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這篇文章裡,他特意強調了警察與“普通人”貼近的那一面,並清楚描述出了他們付出的代價。

不過這些事實也並非造假,而是他在之前撰寫劇本並查閱資料的時候所真實瞭解到的。

在仔細審閱和修改後,他用自己在《知事新聞》的專欄,發表了這篇長文。

……

在外界的一片辱罵聲中,突然出現了一篇支援警視廳的文章,無疑是引起了不少民眾的關注。

不過在看完全文後,許多民眾也沉默了。

畢竟按照秋原悠人的這篇文章,警視廳和神奈川當地的警署,已經在拼了老命地加班加點抓人,再去苛責他們,貌似有點不近人情。

於是輿論發生了細微的轉向。

雖然主流還是不少人批判警視廳無能,但也有少部分民眾認為他們盡力了應該體諒。

甚至還有人還疊了千隻鶴寄到警視廳去,讓警視廳方面哭笑不得。

“秋原老師,這次太感謝您了!”

在文章發表後的第二天,一名自稱是警視監的男子打了電話過來。

聽到對方的職稱後,秋原悠人下意識愣了下。

警視監這個職位,全霓虹只有20人,可以說比起相馬警部補還高了5個等級,妥妥算得上是政界的大人物了。

不過秋原悠人也沒表現得太過客氣。

他作為知名作家,就算是當著面罵首相,估計也不會有人說什麼。

所以他只是說道:“希望警方這邊能儘快抓捕兇手吧。”

再怎麼說,這個案情拖得越久,神奈川當地的民眾也就越不安,甚至連東京都這邊也有影響。

現在是處於經濟危機危機的年代,治安本來就相當惡劣,萬一出現模仿殺人案就不妙了。

聽出了秋原悠人的意思,這位警視監下意識敬佩了起來,並鄭重地承諾。

“您放心,我們這邊會盡快抓捕兇手的。”

秋原悠人很給面子地沒有問期限,只是鼓勵了一下。

緊接著,兩人互相“虛偽”地客套了一會兒,然後結束通話了電話。

……

秋原悠人嘆了一口氣,便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後。

自己在擔心也是無濟於事,還是儘早迴歸到自己的主線——文學上面去吧。

他走到書房,從抽屜取出一堆學術書刊,開始看了起來。

在這一段時間,《雪國》這本書的銷量已經越發趨向於平穩。

不過在學術界,卻多了一批相關的論文出來。

比如“論秋原悠人《雪國》中的“虛無主義”思想”、“《雪國》的悲美風格”、“從秋原悠人的身份背景看《雪國》中的島村。”

裡面一些論文講的還是蠻有道理的,與秋原悠人前世看的一些論文相同,對《雪國》這部作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但還有一些論文,卻完全是扯淡。

甚至把作品裡的悲情色彩,與自己的孤兒身世都聯絡了起來,甚至認為自己有自殺、厭世的傾向。

看到這些言論的時候,秋原悠人不禁眼皮子挑了挑。

就在這時,電話鈴聲再次響了起來,秋原悠人接起電話還沒張口,就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秋原老師你好,我是吉川雄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