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火星日出(第2/2頁)
章節報錯
另一支探測隊將筆直向北前進,透過北方的阿西達利亞平原後,到達北極高原。
然後穿過北極高原南下亞馬遜平原,穿過赤道上的盧庫斯高原,到達南極高原。
這支探測隊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火星南北極的地理地質情況以及磁場的恢復情況。
另兩支探測隊則分別向東北和西北方向前進,最後從西南和東南方向返回。
四支探測隊的探測範圍將覆蓋火星60%的表面,將取得人類有史以來對火星最直接最廣泛的探測資料。
眾人將五輛火星工程車從摘星號上開了下來,探測隊將開走四輛,留下一輛應急。
與月球工程車不同,火星工程車更類似於地球上的大型電動飛車,也有著三角形尾翼,可以藉助火星上的空氣浮力,速度可以達到5倍音速。
上午9點,四支探測小隊出發了。
鍾成目送他們離去,心中很是遺憾,他非常想親自帶隊周遊火星。
但是他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
他不僅要坐鎮子午基地居中指揮各個小組,還要與趙唯一起對火星天梯建造方案進行確認。
在地球上的時候,南天門二期工程專案組就提出了火星天梯建造的三種方案。
三種方案都是在火星赤道上空的靜止軌道建造空間站,然後以太空電梯與地面連線。
不同之處在於穩定空間站的平衡錘的建造方式。
第一種方案是人工建造,因為火星的天梯系統遠小於地球的天梯系統,所以人工製造一個幾百萬噸重的鐵球就可以滿足需要了。
第二種方案是再去小行星帶捕捉一顆比伊卡洛斯小得多的小行星。
第三種方案則是直接利用火星的衛星火衛二。
在地球上時,大家的意見都傾向於第二種方案,因為火星很接近小行星帶,而且比伊卡洛斯更小的小行星捕捉難度也要小得多。
再捕捉一顆小行星來充當火星天梯的平衡錘,工程量遠小於摘星計劃。
但透過這幾天在火星上的觀察分析後,鍾成改變了想法。
他發現改變火衛二的環繞軌道,使其成為火星的靜止衛星,然後直接在火衛二上建造空間站更具有可行性。
火衛二是火星最小的一顆衛星,平均半徑為6.2公里,與火星的距離是2萬3千多公里,以30.3小時的週期環繞火星,軌道速度為每秒1.35公里。
火衛一和火衛二的軌道都幾乎是圓形而且鄰近火星的赤道平面,只要降低火衛二的軌道速度,讓其自動下降到距離火星地表1萬7千多公里火星靜止軌道上,就能讓它保持與火星地面相對靜止,而不需要任何外力作用。
雖然火衛二具有1800多億噸的質量,但只是稍微降低它的速度,難度並不太大。
在這方面,紅星公司同樣具有豐富的經驗。
火衛二的平均密度為2.2&n3,與火衛一一樣也是一顆冰球。
依託火衛二建造空間站,不僅省事,還可以為空間站提供取之不盡的水資源。
鍾成與趙唯等人商議之後,都認為利用火衛二建造火星天梯的方案最經濟實用。
鍾成不想再耽誤時間,他召開了與地球上紅星公司高層的遠端視訊會議。
在會議上敲定了這個方案,並讓周虎安排攬月號攜帶去年捕捉伊卡洛斯的相應裝置趕來火星,馬上就開始對火衛二的軌道調整工程。
因為要改變1800多億噸重的火衛二的執行軌道,就算是微調,也將用去大半年的時間。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