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深空網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柯伊伯帶類似於小行星帶,但範圍大得多,它比小行星頻寬20倍。
在柯伊伯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更大,而且數量眾多,是人類開發太陽系第三階段的重要目標。
鍾成沒有加入眾人的討論,他的目光被摘星號外面的星空吸引了。
指揮中心的空間呈半圓椎形,除了艙內地板和後方通道,前面幾個方向都是由透明的高強度奈米材料製作的視窗。
在指揮中心可以一覽無餘地觀看星空,這裡沒有大氣層的干擾,也沒有地平面的阻擋,沒有白天黑夜之分,也沒有天上地下的分別。
讓人如同隻身站到了宇宙星空之中,置身於璀璨星河之間,只能更加感嘆人類的渺小,宇宙星空的浩瀚。
“宇宙”一詞連用,最早出自《莊子》:“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
這時的“宇”代指一切空間,“宙”代指一切時間。
《文子·自然》中就有:“四方上下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這裡宇宙的意義已是標準的時空概念了。
鍾成感慨,可惜幾千年過去了,人類對於宇宙時空的認知並不比古人高明多少,大多數理論也不過是猜想而已。
面對宇宙星空,人類只不過是蹣跚學步的孩童!
鍾成同時也發現,由於沒有臨近的參照物,摘星號現在即使在以相對於地球每秒50公里的高速在飛行,但在飛機上卻感覺如同靜止一般。
就像是在地球的茫茫大海之中,失去了陸地的參照,如果沒有指南針或天上的星辰指引,水手們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
胡波為鍾成等人解釋了一下在星空之中如何導航的問題。
為了讓這些太空航行的新人們更好地理解,他從頭說起導航的發展歷程。
地球上在海洋中航行的水手們,在早期使用一種叫做六分儀的工具,它可以讓你測量恆星和地平線之間的角度。
對於南北航行或者緯度,水手所需要做的就是測量北極星的角度,當北極星在正上方時船隻就在北極,當北極星在地平線上時船隻在赤道。
但是要測量經度就是東西方向比較困難,當地球轉動時,因為時區的不同,太陽在頭頂上方的情況,每時每刻都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出現。
到了現代,地球軌道上的衛星或飛行器的導航主要在地面上進行,地球上的無線電接收器可以檢測航天器的位置和速度。
但是一旦離開地球,事情就變得更加複雜。
為了正確的深入太陽系,宇航員們需要知道宇宙飛船在哪裡?
這就需要有一個精確的太陽系地圖,並且知道宇宙飛船要去哪裡?
現在基本上是藉助深空網路,這是一個巨大的無線電天線陣列定位系統。
深空網路的基站分佈在地球、月球、穀神星,將來還會在火星、金星、水星上建立。
有了這些基站,深空網路就可以與太陽系內任何飛行器進行無間斷地通訊。
除了向太空飛行器傳送指令、檢索資料和照片外,深空網路主要功能就是為深空飛行器導航。
透過將飛行器的位置與太空中恆星的靜態地圖以及太陽系中所有天體的軌道地圖進行比較,可以精確地計算出飛行器的位置和速度。
楊希聽完,總結了一下,“這就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太陽系版本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