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完動力系統和武器系統問題,時間已經是下午1點了。

大家一起到“天外天”14層吃過了午飯,又到休閒區放鬆了半個多小時。

有人游泳,有人打球,有人下棋……鍾成要求每個人必須找點事來玩。

楊希實在沒玩的,就陪著鍾成和趙唯下跳棋,因為其它棋他也不會。

不過下跳棋也沒下高興,趙唯老是分心去看李梅,楊希則總是走神想他的祝融電推。

下午2點,研討會繼續。

大家又討論朱雀戰機外型的問題,對於大型戰機而言,飛碟外形肯定是不合適了。

飛碟外形並不是很符合空氣動力學,只是為了追求靈活機動,適合於小型無人機。

鍾成提出的飛翼外型,就是參照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的外形。

戰鬥機的外形,主要指機翼外形。

從最初的平直翼到後來的後掠翼、前掠翼,到現在流行的三角翼、變後掠翼,以及不太主流的s型前緣翼、鴨翼、串列翼、飛翼、環形翼、c型翼等。

種類繁多,發展歷史和原理怕是幾本書也不能完全講明白。

為什麼要變來變去?

主要都是為了解決一個速度問題,解決飛機在高速飛行中遇到的空氣阻力、旋渦、亂流等空氣動力學問題。

難點在於又要符合空氣動力學,又要讓機翼不會變形、折斷。

其實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最優的方案。

考慮到朱雀戰機遠超這個時代的動力系統,鍾成選擇了飛翼外型。

飛翼飛機是一種沒有尾翼,機身的主要部分隱藏在厚厚的機翼內的飛機,又稱全翼機,整個飛機就是一個機翼。

由於機身的主要部分和機翼融為一體,整個機翼都是用來產生升力的,空氣阻力最小,因此這種飛機的空氣動力效率最高。

更重要的是這種機型對雷達波的反射最小,所以飛翼飛機也是隱身性最好的飛機。

但缺點也很明顯。

飛翼最大的缺點是為了使機身更好的隱藏於機翼中,飛機的機翼必須設計的比通常的機翼厚得多。

在低速時這一點無關緊要,但是當飛機接近音速時,在機翼相對較厚的部位就會產生巨大的阻力效用。

所以飛翼不適合高速飛機,它們對阻力比一般飛機更為敏感。

另外還存在俯仰不穩定的問題,如果升力中心(壓力中心)與重心不靠近,飛行中機翼會繞橫軸翻轉。

飛翼在某一飛行速度下還容易保持穩定,但是一旦飛行速度和姿態變化時,壓力中心移動,就很難說會保持穩定飛行。

不過,鍾成解釋一下,飛翼存在的這兩個問題放到朱雀戰機上來,都不是問題。

首先朱雀戰機的推重比遠遠高於b2隱形戰略轟炸機。

b2起飛重量達到了170噸,使用4臺渦輪風扇發動機,只能提供32噸的推力,推重比僅有0.205。

(ps:沒有特別說明的時候是指加力推重比)

但朱雀戰機不同,最大起飛重量只有30噸,使用5臺大型祝融電推,可提供50噸推力,推重比大到驚人的1.67。

而目前美軍最先進的戰機f35a,推重比也才0.96。

在適當調整外形的情況下,朱雀戰機達到巡航速度3倍音速,最高速度5倍音速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