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鍾成就和付華全一起在人事管理系統中挑選出八名備選的研究生。

條件雖然沒有鍾成剛開始提出的那麼嚴苛,但也基本滿足了前三項條件。

因為軍訓還沒最後完成,鍾成與付華全商量好,這些人軍訓成績合格了就直接給他送來。

鍾成這時反而有點後悔他提議的所有新人必須參加軍訓了。

如果這八個人軍訓都不合格,他是要還是不要呢?

……

9月8日。

在“天外天”地下九層的會議室,鍾成召開了團隊研討會,算是朱雀戰機專案的第一次正式會議。

這大半年時間,雖然大家也在摸索朱雀戰機的設計方案,但因各種事情分心,沒有全面的分析討論過。

鍾成在投影儀上把他在今年春節前介紹的朱雀戰機預想的效能列了出來,大家逐一討論可行性。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朱雀戰機30噸的起飛重量問題,這比精衛無人戰機3噸的起飛重量高出了十倍。

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問題才有討論的意義。

鍾成當初設計的用裝備100組夸父二型動力電池、100臺新型祝融電推提供動力。

大家討論之後,認為雖然電量和推力是夠了,但是不可行。

因為這動力系統的重量就達到了8噸不說,體積也不能容忍。

一臺新型祝融電推的體積雖然只有一個鞋盒大小,一組夸父二型動力電池也有一個微波爐大小,但100套下來,就要佔去朱雀戰機三分之一以上的內部空間。

這還不算相應的控制電路系統佔去的空間,如果再加上伏羲光腦、武器、雷達、製冷、增壓等等系統,怕是隻能放進一隻猴子在裡面駕駛了。

而且100臺祝融電推密密麻麻的排列,推力不集中,還存在相互之間的干擾。

動力電池好辦,老辦法拆散了重組,能省去一些空間和重量。

但祝融電推就不行了,這是一個以電離室、電子槍為核心的離子發動機,不可能拆散重組的。

只有兩個辦法解決,要麼微型化,要麼大型化。

大家討論了一下,首先就否定了微型化的辦法,一是難度太大,二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祝融電推現在已經夠小了,一個鞋盒的空間內整合了大量的元器件,再要小,就只有走奈米技術的路線,這不是幾年能解決的問題。

而且大家覺得也沒有必要,離子發動機主要還是應用在大型飛行器上,也許將來還會用於外太空飛行。

所以現在就進行大型化,算是提前做準備了。

劉玉柱首先提出直接把祝融電推體積加大就行了,但馬上就被姜言駁倒了。

祝融電推體積增大,帶來的推力增大是不成正比的,在伏羲一號上她已經做過了模擬,增加一倍的體積,最多培加0.4倍的推動力。

而且在目前祝融電推的結構上,體積增大也是有限度,增加到5倍體積時,發動機就會承受不住巨大的功率輸入,發生各種各樣的故障,必須重新設計。

而且對機體材料效能也要進一步提高,難度不比微型化小多少。

就在劉玉柱啞口無言的時候,楊希提出瞭解決思路。

其實這是他一直在考慮的問題,他認為提供一噸多推力的離子發動機遠遠不是他的目標。

他的辦法就是把祝融電推製作成套環形式,就像是俄羅斯套娃一樣,只是直徑不一樣,長度是一樣的。

除了最內層的電離室是圓筒形的,其他的電離室都是薄壁圓環的形式,用混沌合金隔離開。

最後的噴射口也從茶杯口形狀,變成了套環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