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的諸葛亮雖然隱居在草廬間,但是和他有關係、來往的,不是高官,就是名士。

在那個圈裡,他還是很有一些名聲的。

所以實際上,他要是想要從政,其實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但是在建安十二年以前,江湖上,沒有他的動靜。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這是諸葛亮的美好願望,他決心隱居南陽,終老隆中。

但是實際上,諸葛亮的志向,是非常遠大的。

不是稱王,不是為官,而是輔佐賢明,平治天下,定鼎中原。

所以,他需要一個好老闆。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啊?我覺得劉備的實力太弱小了,他沒有理由選擇劉備啊!”

“其實吧,是劉表太差,曹操太強,而孫權那裡,能夠給他的操作空間,又太小。大家都知道,當時很多的中原名士來到了荊州避難,但是劉表一個都不用,所以諸葛亮當然不會跟著他幹!而曹操那邊,自然不用說,人才濟濟,荀家兄弟,更何況曹老闆自己也是個強人。”

“所以的所以啊,諸葛亮期待的不是一個重用,而是一個專用!”

所以,諸葛亮在等待。

等待那麼一個人。

建安十二年的這一天,劉備和諸葛亮相遇了。

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裡,最浪漫的一次君臣相遇。

隆中之對,天下無雙。

劉備,終於找到了他需要的人,終於迎來了他的時代。

諸葛亮,終於等到了他想要的人,開啟了他的時代。

建安十三年,孫劉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

劉備,收下荊州五郡。

建安十七年,入西川,領益州牧。

建安二十三年,攻取漢中。

終於,他在六十歲這年,在成都稱帝。

劉備,用短短十餘年的時間,完成了從無,到天下三分的壯舉。

“四十六歲,在那樣兵荒馬亂的年代裡,在那樣一個烽煙四起的中原大地,他還在堅守著自己的初心。他從容不迫,他不卑不亢,他屢敗不餒,他百折不撓。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數十年如一日。”

“在古代,四十多歲,基本上已經算是一個人生命的終點了,但是劉備才剛剛開始。他的理想是什麼?是光復漢室。他會為了大腿上的肉多了,而痛哭,因為這樣就打不了仗了。從當年剿黃巾軍開始,他一路起兵,但是一路,都被打得屁滾尿流。

他再起兵,再被打。

後來,他見到了皇帝,看見了那張衣帶詔。

老婆,老婆死了。

兄弟,兄弟死了。

兒子,兒子摔了。

手底下的將士們,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這個兩鬢髮白的老頭子,還在為了他當年的那個理想,而努力著。

開局一雙草鞋的他,最後,似乎還幹成了!”

“皇叔身邊的人,和曹操孫權身邊的人,畫風都不太一樣啊!

看看丞相吧,‘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看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二爺吧,我這麼說吧,三國這段故事,要是沒有劉備這一系,我覺得,這不過就是一個沒什麼意思的亂世罷了!但是有了劉皇叔的存在,整個三國,整個天下的畫風,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