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劉皇叔和他的人生理想(第1/4頁)
章節報錯
三國裡,有很多的人物,有很多的軍閥,但是鮮有像劉備這樣的。
曹操認為自己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放走了劉備。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是曹操親自對劉備說過的話。
三國故事的前半段,劉備似乎都在逃跑。
這個時候的他,也是年少輕狂的。
作為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這個時候的劉備,也算是和十八路諸侯,一起並肩喝過酒的人。
但是,他似乎屢戰屢敗。
建安元年,他在淮陰敗於袁術,軍隊都被打散了。
建安三年,又在徐州敗給了呂布。
這一次,他自己落荒而逃,連老婆都被俘虜了。
建安五年,他被曹操打敗,二弟關羽陷落曹營。
建安六年,他又敗給了曹操。
他又開始逃跑,跑到了荊州,在劉表處,寄人籬下。
袁術就曾經極為不屑地說過:“術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劉備。”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劉備,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歡迎和優待。
劉備被呂布打敗的時候,投靠曹操。
曹操讓他做豫州牧,表為左將軍。
而他被曹操打敗的時候,投靠袁紹,袁紹更是出城兩百里相迎。
似乎天下豪傑,不把劉備放在眼裡的,只有袁術。
“劉皇叔就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了!他遇見諸葛亮的那年,已經四十多歲了,但是他的故事,這個時候,才剛剛開始。”
“這麼多人喜歡他,當然是因為他是英雄啊!”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太令人感動了!這樣的兄弟情義,很幸運,我這輩子,也是擁有的。”
“劉皇叔好像是這些人物裡,唯一一個愛民的人。我看好多評論噴他偽君子,但是像曹操這樣屠城的人,才是真英雄嗎?”
“皇叔才是我輩楷模,孔子云,五十而知天命,皇叔的五十歲,才開始向著他的人生巔峰前進著。”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劉備是一個英雄之志,英雄之氣的人。
建安十二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
因為這一年,三十八歲的郭嘉去世了。
而二十六歲的諸葛亮出山了。
祁元筆下的三國曆史,似乎朝著另外的一個方向拐了過去。
諸葛亮是一個少年英才。
“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嫣。”
諸葛亮是一個孤兒,由叔父諸葛玄撫養成人。
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便一直躬耕於隆中。
他在這裡,一邊讀書,一邊勞動。
荊州名士司馬徽送給他一個稱號“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