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併沒有不讓你起事啊,只是說時候不到,條件不足,等機會到了,自然會吩咐你起事的。”

孟達聽到這裡,冷笑道:“什麼時候就準備的條件足了?等著丞相帶兵攻佔了長安,然後殺出潼關,收復了洛陽,這時候就是條件足了吧?

到了這時候,還用我起兵做什麼呢?真是笑話!”

張猛聽到這裡,知道直說下去孟達不會理解,就轉了話題道:“孟太守知道不知道現在祁山那邊的形勢?”

“嗯,略略知道一點——曹睿又派曹真和郭淮孫禮,帶兵三十萬殺到祁山,過去阻擋諸葛丞相的人馬。”

“在太守看來,諸葛丞相和曹真較量起來,哪位最佔優勢,嗯,是這個意思——諸葛丞相和曹真比較起來,誰的能力大。”

“當然是諸葛丞相勝過曹真了。”

“呵呵,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太守說得十分恰當——曹真真的不是丞相的對手。

但是,你知道不知道,太守?你知道丞相現在採取的是什麼戰略嗎?”

“廝殺就是了,殺敗了曹真以後,馬上帶兵進攻長安,佔領長安以後,事業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但是,丞相現在採取了守勢,不再進攻,而是分兵駐守各處關隘要道,大部隊開始在沓中屯田,短時間內,丞相不會主動進攻魏軍了。”

“這是為什麼?丞相在這樣大好形勢之下,為什麼忽然間採取了守勢,這不就浪費了大好時機嗎?”

“丞相以為時機不到,所以暫時採取守勢,等待時機成熟了,再做進攻。

同樣的道理,丞相囑咐你不要匆忙起事,也正是丞相整個戰略之中的一部分。

所以,你這裡也不要舉動,等待時機成熟了再動手。”

“呵呵呵,現在正是好時機,再等,等到什麼時候?”

“等到時候,丞相自然會下達命令給你的。所以,現在,你這裡也要配合丞相的戰略,暫時不要舉動。”

張猛解釋到這裡,孟達似乎有了一分的理解,低頭喘了口粗氣,沒有表示什麼。

住了一會,才答應道:“既然丞相那邊採取了守勢,按兵不動了,我也只好暫時停下來。”

於是,兩個人的談話氣氛就不那樣緊張了。

這樣,張猛才對孟達說:“孟太守也是帶兵多年的將領,深諳帶兵之道。

在下舉一個帶兵的例子,請您分析一下,應該採取什麼方法應對。好嗎?”

孟達聽了,臉上堆滿了笑意,謙辭了幾句,說:“請講。”

“那就以丞相這次帶兵前出祁山為例吧。

太守知道我們蜀國的國力資源吧——全國兵力不足十五萬,除去地方守備兵力四五萬,丞相能調動上戰場廝殺的兵力不足十萬,這是兵力情況。您是否知道?”

“這一點,我也是瞭解的。”孟達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