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猛接著說:“其次,再看看戰略資源。

我們蜀國兵出祁山十萬人馬,糧草供應就是一個幾乎難以解決的大問題。

不用說國內資源不足,就是資源滿足,往前線運輸糧草就是一的大問題——十萬人馬的糧草,幾乎就需要十萬人馬來進行後勤供應,蜀國哪裡有穿這麼多民夫?

就在這種形勢下,假若太守您是諸葛丞相,您能採取什麼樣的戰略來討伐魏國?”

孟達想了一下,笑道:“幾乎沒有什麼好辦法。

嗯,唯一的辦法,就是採取速戰速勝的辦法——短時間內打敗魏兵,佔領長安,然後慢慢管理關中一地,作為收復全國的戰略基地。

呵呵,除此而外,沒有別的辦法。”

“太守不愧是具有遠見之明的將領,分析的真好。

但是,要是魏國採取這樣的戰略——派一個聰明的統帥,就說派司馬懿吧,命令他帶兵駐紮在祁山與我軍相持,也不進攻,也不交戰,只是駐紮在這裡與我軍消耗資源。

我軍求戰不得,資源消耗將近枯竭,到了那一地步,最後的出路是不是隻有撤退一條道路可走?”

“當然了,只有撤退這一條道路可走。不撤走的話,整個蜀國也被拖垮了。”

孟達說到這裡,低頭分析一會,補充道:“若是出現在了這樣的戰爭局勢,丞相也是沒有辦法,進攻,魏兵不理你,只是窩在軍營裡不動。

繞過魏兵陣營進攻後邊的魏國地面,也不敢,正好被魏兵截斷了退路。

就這樣,進攻不行,停下來和魏兵對峙,也不行,憑我們的國力資源,根本沒有辦法和魏國相抗衡。

哎呀,如果出了這樣一位魏兵統帥,又執行這樣的戰略措施,丞相就為難了。沒法子,只好撤退回漢中,改變戰術——由進攻轉為守衛吧。”

張猛聽到這裡,知道了孟達理解了諸葛亮在祁山那邊,改變戰術的原因了,於是就抬舉孟達道:“孟太守不愧是戰略大家,在下一介紹,就明白了諸葛丞相的戰略意圖了,真令在下佩服佩服。”

孟達聽了,滿面春風地微笑著,看了張猛一會,略一沉思,接著說:“不過,張將軍,人說諸葛丞相從來辦事謹慎有餘開拓精神進取不足,依本人看來,此一評價還是極有道理的。

就這次祁山戰役來說,曹真肯定不是丞相的對手,曹真不過是一介武夫,哪裡會想的這麼長遠?

他不會把三十萬人馬窩在兵營裡邊,做縮頭烏龜,以便和丞相相對峙,藉以消耗我國的戰略資源。

他也沒有耐心,等最後我國無力支撐戰鬥,主動撤退的時候,帶兵隨後掩殺。

嗯——,不能不能。曹真絕對做不出這樣長遠的謀劃來著。

再說,曹真真的作出了這樣的戰略安排,整個魏國朝廷裡邊,也不會支援他的。

魏國朝廷上下基本都是這樣看待魏蜀交戰的——諸葛亮帶兵犯境,不過是想著過來佔點便宜,他沒有本事過來推翻魏國,所以,曹真帶兵過去,只要一戰,就可以把諸葛亮的人馬殺得拋甲丟盔逃回蜀國去。

如果曹真採取只守不攻的戰術,曹魏朝廷裡邊就會把他免了職。呵呵呵,這一點分析,我還是自覺地分析的透徹入理。